董伯一再說:「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仗!」如果SARS這場仗,香港人終於打贏的話,打贏仗的「我們」不會包括董伯,不會包括楊永強,不會包括做清潔騷及推出救市措施的梁錦松、何志平等高官。「我們」是指香港各行各業的人,是我們自救才打贏仗,若依賴董政府領導,則這場仗必敗無疑。
首先,作出最大貢獻的自是前線的醫護人員,他們不顧生命危險,不避感染,不惜犧牲,為打贏這場仗作出最大貢獻。而董政府,對他們則保護不足,防護物料短缺,調配也凌亂。
其次,市民對醫護人員不斷鼓勵、打氣,增強醫護人員的信心與勇氣,也為打贏仗作出貢獻。傳媒發動市民刊登向醫護人員致意的廣告,發動捐款,《蘋果日報》也以售報收入中的一元捐贈。
李嘉誠在鄭經翰的呼籲下送百萬隻橙給醫護人員。而董伯,對醫護人員的致意與探視均在市民表達這些意向之後,雖滿臉誠懇,但遲來的關心也有做騷之嫌。
其三,傳媒從一開始即走在政府資訊之前,踢爆疫病在社區擴散,楊永強還說是「誇大其詞」。傳媒一再要求公布感染者所住大廈的名稱,當局充耳不聞,以至四名大學畢業生設「Sosick」網站,利用公餘時間每天義務工作至深夜,向公眾公布調查所得的大廈名稱,九天內有六十五萬市民瀏覽,當局才有點心不甘情不願地公布有感染者的大廈名稱。
其四,馬會撥款二億,資助全港學校校內清潔,全港各中小學,更可向馬會申請最多二萬元資助,購買清潔物料,以此加強家長和教師復課信心。相反,政府對此甚麼事都不做,在停課、復課問題上更是舉棋不定。
其五,「李嘉誠基金會」斥巨資,為醫院提供「視像探視服務」,以幫助家人可透過視像而毋須親履險地往醫院探病。
其六,為響應鄭經翰發起的「一人一樽維他命C」運動,李澤楷自掏三千萬元,向加拿大購買五十五萬瓶一百粒裝維他命C,送全港中小學。德強物流也義務派發這些維他命C。
還有許多市民們互助及自助的事例,這些事董政府完全有能力做到,但不是後知後覺,就是無動於衷。我們見到的董政府的大行動,一是清潔騷,二是一百一十八億元的派糖措施。
清潔自然重要,但遠水不救近火。當前急務是防疫抗疫。通過傳媒的廣泛報道,市民的清潔意識已大大提高,毋須董伯、高官去做騷矣。
至於派糖,當然也不無小補,但當前市民不是缺錢,而是因SARS而不去消費。為此,各行各業推出種種救市措施(見星期日《蘋果》財經版),才是打贏這場仗的治本之道。
香港人已漸漸有打贏這場仗的信心了。但市民給董政府的評分,卻是愈趨低落。問題的要害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