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美國商業史的恥辱

國際視野:美國商業史的恥辱

「他們利用投資者對他們的信任而從中攫取大量利益,這些不顧廉恥地出賣誠信的案例,反映了美國商業史上悲哀的一頁」。以上是美國證監會(SEC)新任主席唐納森(WilliamDonaldson),對華爾街大行不擇手段自肥的評語。
過去兩年,在紐約市首席檢察官施皮策爾(EliotSpitzer)的窮追猛打下,華爾街一眾大行醜態百出,被揭露、揭發利用研究部之「出位」分析員向投資者「指鹿為馬」之欺騙行為,有如三水佬看走馬燈──陸續有來,令大部份受害的散戶投資者感到悲憤莫名。
為息事寧人,華爾街10大證券行惟有向現實低頭,在沒有「承認」或「否認」的和解條件下,向有關當局支付14億(美元、下同)之金額,作為避免對簿公堂、愈揭愈臭的訴訟指控。
當中被罰最重的是花旗集團(Citigroup),須支付4億,瑞信一波(CSFB)和美林(MerrillLynch)則各被罰2億,大摩和高盛各被罰1.25億和1.1億不等。
最「無癮」的是花旗集團主席韋爾(SandyWeill)需要在有人監管的情況下才准許見其分析員,當知罪大惡極者也。

華爾街大行失誠信
筆者年前曾多番指摘大行高層或主管,聯同及利用一班「青蛙變王子」的分析員,為了「公」「私」兩賺,一齊「謀」利,先將其包銷的新上市公司股票優先配給予那些「老友」機構客戶,令其賺大錢,從而收取肥大佣金,然後再發放違心的分析報告推薦予其他客戶,甚至利用傳媒發放消息,引瘋狂的散戶入市,最後中招,這種可恥的「刮龍」行為,實在令人齒冷。
然而各大行如此這般便可以「甩難」,已算執法者高抬貴手矣!不過在投資者心目中,一眾大行之誠信已蕩然無存,獨立分析部門將來亦搵鬼信矣!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