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非典型肺炎新增個案數字放緩,似乎真的對市場氣氛有所幫助,以恒指短期走勢來看,應仍有反彈的空間,但博股票應有所篩選,藍籌中會以中移動(941)最吸引。
與旅遊業相關的股份,繼續不宜入市,業務打擊會頗長久,加上股價表面低殘,實質卻非特別超賣,因此不宜刻意捨易取難。
中資股氣勢持續,輪到一批較二線的股份接力,疫情發展仍存在甚多變數,但股票走勢已反映出投資者信心甚強,相形之下,其實更顯出香港人普遍對本地經濟欠缺信心的主要問題。
近期期指未平倉合約高企,一年期美電溢價又看似節節上升,令到有些人擔憂鱷影重現。期指未平倉合約高企,可能是對沖現貨的需求大了;又可能是現貨市場太難覓食,不少不甘寂寞的炒家轉移戰場;亦可能有大量投機盤,但這是公平公開的市場,我們沒有理由將客戶拒諸門外。未平倉合約高企及期指交投活躍,對交易所而言應是好消息。
當然如果炒家衝擊港滙,再在期指市場套利則會影響民生以至正常商業借貸活動,是有提防的必要。看到不少市場評論,令筆者很擔心投資者無知,才令小事化大,提供了廉價的槓桿效應。
一年期美電溢價升至350點,即是代表一年期港元利率比美元利率要高0.45%,是並不可怕的數字,但很多人太習慣以升幅來衡量,甚至曾見有人說400點是心理關口,真不知理據何來。以香港今日情況,這個溢價水平已值得高興,當年金融風暴,一年期美電溢價是幾千點,連買賣差價也不止300點。
筆者早前也曾經談過這個話題,可是近日見到大眾將這個題目鬧得熱哄哄,覺得有重提需要。假如筆者是大鱷,也會覺得香港很可愛,用十分低廉的成本,便可製造恐慌。投資者教育做得不好,其實是香港出現很多奇怪現象的原因,也難怪信心一向低迷。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