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文也許是一時動情,也許是以退為進的請辭,獲得醫護界與市民一致挽留,但也帶出另一問題;這一個月來醫管局的失誤,有目共睹,何兆煒與高永文都成為悲情中的英雄人物,不需負責任之時,誰人負責?還是無人需要負責?
在問責制原則之下:最正常的負責人物是誰?為何這人還有顏面戀棧,想將責任上推向特首,下推給醫管局的專業工作人員,自己想置身事外?從頭到尾都是落後於形勢的楊永強局長,難道就連自己躬身下台這最後一步也要落後於形勢,要等輿論發火,特首被迫炒他,才肯下台?
醫管局是由誰人一手組織建立起來的?這個醫療大白象花費香港人數百億元一年,在抗疫一仗中表現如何,亦不必再批評了。高永文請辭,市民會挽留,楊永強呢?市民都是在期待他這個前醫管局的總領導,現在的衞生事務總指揮負起責任,躬身下台。他肯這樣做,也許可以博到最後的掌聲!
陣前易帥,本來不是好事,但他恐怕是一個例外。在這個醫護人員開始有死亡例子出現的時刻,政府高層不設法疏導前線員工個多月來所積累的怨氣,回應他們對領導層的不滿,又如何維持他們的士氣?
勞永樂建議醫管局的董事會總辭,更換強而有力的領導,那已是後話。醫管局主席梁智鴻任期只有一年,上任才幾個月,若他要問責,則盤據醫療政策領導位置多年,一手建立醫管局的楊永強,又有何顏面再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