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滙控(005)股價持續下挫,再度跌近80元,不少投資者的購買意欲再度燃起,筆者在不同場合中,均遇上現時可否吸納滙控的問題。
滙控屬於優質藍籌股,不少投資者均認為只有買貴不會買錯,加上其股價於今年的走勢均是略穿80元後便出現顯著反彈。不過,股票市場千變萬化,歷史雖會重演,但每次版本都不盡相同,今年滙控收購HI後,發行了過千億市值的新股,HI貸款質素較滙控為差,故今年撥備水平會否因此大幅上升,以及對每股盈利有多大影響均是未知之數。故此,在現水平應否吸納滙控,對很多投資者而言均是心大心細。
當然,較理想的策略之一便是在80元邊位分段吸納,以拉低整體成本及避免錯過入市機會,不過,這種策略對只有一注本金的投資者而言似乎行不通。其實,投資者除了買入正股外,亦可透過衍生工具去加強入市策略的彈性,好像買入上市的ELI,便是利用較現貨價為低去買入滙控的方法之一。
以1831及1828為例,昨日收市時賣出價分別為76.25元及77.5元,較滙控正股分別折讓6.5%及5%。當然,買入ELI並不一定可以收到滙控正股,投資者必須等待到期日(1831為9月11日,1828為9月18日)的滙控正股價低於行使價(1831為80元,1828則為83.36元)才可接貨。相反,如到期日滙控正股股價高於或等於行使價,則投資者只可取得行使價與買入價的差額,如1831的3.75元(即80元-76.25元)及1828的5.86元(即83.36元-77.5元)。假如滙控股價在未來兩三個月由80元低位掉頭大升,則投資者便會錯失在低位買入滙控的機會,而只可賺取有限的息率,這項因素則是投資ELI不可忽視的。
鄧聲興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