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難再見面 每天向貓說再見<br>聯合女醫生自願調往抗肺炎

恐難再見面 每天向貓說再見
聯合女醫生自願調往抗肺炎

新世紀疫症不僅奪去人的性命,也考驗前線醫護人員的無私服務精神。醫護人員在市民的讚揚聲中堅持下去,聯合醫院多名急症室醫生早於淘大花園爆發疫潮時已臨危受命,調到深切治療部救治非典型肺炎的垂危病人,其中年輕女醫生岑健謙厚地說:「咁大個災難,大家都同坐一條船,自己只是守住崗位。」 記者:梁洵瑜、蔡朗清

【本報訊】原本在聯合醫院急症室工作的岑健表示,自願到治療非典型肺炎病人的病房服務,只是「守住崗位,敬業樂業」。早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爆發疫潮時,她已預備到該院支援,當時她想「邊度需要幫手就去邊度」,怎料九龍東的淘大花園突然爆發疫潮,聯合醫院情況於數日間變得異常緊張,岑健隨即被調往深切治療部治療非典型肺炎病患。
「當時點樣洗手都要學半個鐘」,九六年畢業的岑健說。入深切治療部前要學足每個步驟,洗手、戴帽、戴眼罩,每個程序都不可錯不可亂。進入病房前要穿好整個裝束,也得花上十多分鐘,接着無論怎樣也不可摸面摸鼻。初時戴上口罩後鼻子出現敏感,鼻水在口罩內流,同事少食少飲水,免得上廁所後又要重新穿一次保護衣。

同事改變生活方式
但由於病人的飛沫、大小便、汗水等都可能有病毒,他們才這樣高度戒備,不少醫護人員因而完全改變生活方式,不敢回家,不敢見子女。身為醫護人員的媽媽們只能隔着鐵閘望一眼子女,而自己的父母也不敢見。岑健強調,每天出門望着家中的貓兒會說「再見啦」,心卻想「唔知重有冇機會」。
她又稱,三月底淘大爆發疫潮,居民湧到聯合急症室,當晚她當夜更,「一晚有百幾人湧嚟,成個急症室爆晒,淘大嘅人好多都發燒。及後深切治療部最顛峯時開至二十多張床,這回病人與以往的深切治療病人不同,他們年輕、健康,只因這個病毒令他們無緣無故地病倒。
「有啲好後生嘅病人,本身好人好者,冇病冇痛,畀極藥都冇用,氧氣愈泵愈多,見住佢哋嘅情況係咁差落去,真係好難受。」但她認為,最難過莫過是要向病人家屬講解病情,要直言「病人情況差咗,你哋要有心理準備,屋企人又喊住咁叫你盡力,個心真係揦住,但唔講唔得,因為佢哋可能連最後一面都見唔到。」

播錄音帶「要振作」
至今曾有六名病人在深切治療部去世,其中有最年輕的病人,也有三十多歲的一家之主,尚記得醫生為一名年輕男病人插喉前,問病人有否說話要向家人講,但病人看了看醫生,沒有說出來。插喉後,該名病人的太太及兒子每天都給他一張相,以示支持和掛念他。岑健說,在巡房時,不時都看到該名病人手裏,緊緊握妻兒的照片。
此外,岑健在急症室時曾診治過一名該院的職工,不久又在深切治療部遇上該名職工。該名職工的床頭放了一部錄音機,播放的是同事們的錄音,「你要振作呀!你要好番呀!」大家都盼望她可以聽得到,做得到。
岑健形容這個病很厲害,影響病人肺、腎、心臟等器官,為病人插喉時觸撞到其肺部,竟是硬硬如肝臟般,可見肺部感染得多嚴重,醫生只能為病人嘗試每一種可以生存的治療方法。

移好眼罩

戴上頭套

完成頭部裝束
岑健醫生進入深切治療部之前的準備裝束,也要花上十多分鐘。 成啟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