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388)董事局終於完成換屆,華資經紀代表大減,6名經紀董事只有3人成功連任,標誌着聯交所被指為「會員俱樂部」的時代終結。有華資經紀慨歎,造成今日局面,除了政府欲中小型經紀淡出權力核心,華資經紀之間不團結也是一大原因。他們擔心若基金勢力日後再推舉人選,華資經紀最終將被摒出港交所董事局。
4月15日港交所選舉新一屆董事,來自基金界的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行政總裁黃世雄成為票王,淨得票逾1億股,連之前被看淡的證監會股東權益小組成員DavidWebb也成功入圍;反而兩大經紀組織,只有各1名代表成功連任,即證券商會協會副主席李君豪及證券經紀業協會永遠名譽會長李佐雄,前者另一副主席林建興得票最少,後者推薦的其他4名候選人均敗北,其中3人更是連任失敗。另一成功連任的經紀董事郭志標,則不屬上述兩會代表。
據悉,選舉前兩會曾協商投票取向,但談判破裂,於是各自集合力量向對方候選人投以反對票,令部份候選者由於反對票多於贊成票而被擯出局,其中兩名前董事余維強及司徒振中,贊成票本來多於連任成功的李佐雄,最終亦因為反對票太多而落選。
曾任聯交所理事的恒豐證券董事總經理張華峰認為,造成今次局面,其中一個原因是華資經紀不團結,不顧大局利益,投票時大量行使反對權利,務求置對方於死地,卻落得兩敗俱傷。
他又認為選舉制度令持有大量港交所股份的基金操控大局,今次選舉也顯示經紀持股實力不及基金,若下次選舉,基金再協調新人出來競逐,將有可能逐步淘汰現有經紀董事出局。
按港交所章程,明年開始,每年有兩名選舉產生的董事須退任,席位重選,因此今後董事組成會存在變數。張華峰建議,港交所應規定董事局要有適當比例的經紀代表,以免將來因選情變化,欠缺經紀的聲音。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