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先後有兩間評級機構調低本港經濟增長預測及評級展望,穆迪投資的動向更令市場關注,該公司副總裁兼主權風險小組高級分析員StevenHess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非典型肺炎拖慢本港經濟增長,紓困措施料為政府帶來約80億元額外開支(因為其中35億元屬擔保貸款,不計入開支內),預期今個財政年度本港財赤將擴大至800億至900億元。他還披露,穆迪已按本港經濟增長僅1%的假設來進行評估,但會否再度正式調低本地經濟增長預測,仍待觀察。
他指出,近期疫情對本港經濟前景確帶來更多負面因素,但本港仍擁有龐大財政儲備及零外債的優勢,故關鍵是以中期角度來看,當局能否合理地改善財政狀況,抑或完全沒有可能達致平衡局面,這是穆迪一直密切注視的地方。
對於市場揣測穆迪很快會調低本港評級展望,他說該公司從不事先公布,但他們會留意各個受關注問題的最新變化,並在有需要時隨時開會檢討,穆迪並非如外界估計要在指定時間才進行評級檢討。
有財資市場人士憂慮,由於穆迪現時給予本港的外幣信貸評級為A3,相比標普的A+級低了兩級,一旦標普有任何調低行動,則本港評級將滑落至BBB+或以下級別,對股滙市場產生的心理影響會較其他評級機構更大。
Hess回應說,本地貨幣評級才是更直接反映香港財政狀況的指標,他說:「若真的有任何變動,較可能受影響的會是本地貨幣而非外幣評級」,他指穆迪給予本港的港元長期評級為Aa3,屬相當高的級別,也較穆迪給予本港的外幣評級高3個級別,但他重申,這並非意味該公司將對本地貨幣評級採取甚麼行動。
穆迪目前給予香港的本地貨幣長期評級前景為穩定,而標準普爾及惠譽國際,已先後將本地貨幣評級前景由穩定降為負面。
4月初外電引述穆迪把今年度本港經濟增長預測由2.5%降為2%,Hess表示,即使沒有紓困方案,本地經濟也必受肺炎影響而進一步減慢,通縮更形嚴峻,令政府經常收入減縮。對於剛公布的紓困方案,他認為某程度應可幫助業界度過難關,是「不錯」的主意,但有關措施也帶來額外開支,穆迪料全年度本港財赤約800億至900億元。他批評,去年度政府在財赤預算上「評估極差」(badjob),今年度實際數字將再一次超出當局估計的679億元。
受財赤及肺炎陰影困擾,遠期港滙近日再現對沖基金的炒賣活動,Hess說這些市場活動經會常出現,假若在中期內,本港的財赤狀況仍解決無望,則可能會引發資金外流,令市場短線的沽售活動變成長期問題,對聯滙構成壓力,屆時本港的外幣評級也將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