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國企股跌勢不理性

陸叔理財:國企股跌勢不理性

投資者如果沒有想清楚,盲目跟隨市場拋售,最後損失的便是自己。試想想,很多中資股的市盈率只有約十倍,息率則高達4%,這樣優質的股份,下跌的空間究竟有多大?胡亂拋售的結果,最後可能是令自己失去了一隻優質股。

國企股上周四經過了驚心動魄的一天。在市場擔心疫症持續,會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下,國企指數上周三已急跌80點,而翌日更承接周三的跌勢,裂口低開45點後,一度下跌65點,兩日累積跌幅達6.5%。
記得上星期和大家談及過,中國的第一季經濟增長高達9.9%,是97年以來最高的,這已反映出中國仍是一個最具吸引的投資地區。而由於中國的世界工場地位似乎仍未受到威脅,故就算非典型肺炎真的影響了內銷的需求,但隨着美國的經濟可望復甦、需求逐步回升下,中國的出口相信仍可望保持高速增長,故中國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要維持在8%,應該沒有難度。肺炎事件其實只是為過熱的經濟起降溫的效果,故國企股的盈利理應可保持理想表現。國企股被投資者大力拋售,明顯是被非理性的情緒所帶動。
雖然五一黃金周取消,令市場擔心國內會因而失去了一個消費旺季,從而影響了整體經濟的表現。問題是,五一黃金周取消,是否便代表了中國國民停止消費?可能旅遊業會因外遊人數大幅下降而有所損失,但這只會對航空股及旅遊股帶來影響,為何其他股份亦同時下挫呢?譬如國內的工廠便可能因黃金周假期取消,額外多了一個生產的時間,對其盈利可能帶來正面影響。為何股價仍要跟隨下挫?而且中國市民總不會因為沒有了假期、沒法外出而停止消費,他們可能只是留在原省享樂、購物,對中國內銷仍是有刺激的作用。投資者似乎沒有考慮周詳,便作出大手拋售的行動,非理性情緒明顯佔據了投資者的思維。

不妨再多看一些數據。中國上周四公布首季的出口為863億美元,增長33.5%,而機電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則分別增加了40.7%及48.5%,這反映外國對中國貨品的需求仍然殷切。
雖然市場擔心國內的肺炎事件會打擊中國的出口,但由於肺炎事件不只是困擾中國,全亞洲區都要面對同樣問題,故除非西方國家不需要進口貨品,否則中國仍會是他們的首選。而且外國買家就算不親身到中國訂購貨品,亦可透過長途電話或視象會議進行交易,故肺炎事件對國內出口業的影響,應該十分輕微。基於這項因素,國內的航運、工業、運輸等相關股份的盈利,仍可繼續保持理想,上周同時被拋售,明顯不合情理。
是時候談回上周四中資股的表現。國企指數最後收市只跌10點,其中公路及電力股更幾近全面倒升收市,而中遠太平洋﹙1199﹚收市時亦由$5.85低位回升至$6.55,反彈幅度達11%,這反映了甚麼?就是投資者如果盲目跟隨市場拋售,最後損失的便是自己。試想想,很多中資股的市盈率只有約十倍,息率則高達4%,這樣優質的股份,下跌的空間究竟有多大?胡亂拋售的結果,最後可能是令自己失去了一隻優質股。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