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爆發SARS事件,充份暴露港府缺乏風險與危機意識,風險與危機管理之能力就更不用談了。
「風險」與「危機」縱有互為因果的關係,但本質上是兩樣不同的東西。風險存在於各樣事物,處理得好,不一定引致損失或演化成危機;處理不好,將帶來危機。但危機的出現,往往是由突發事件造成,而今次SARS事件則是兩者的混合體。
SARS無可否認是天災,但早在香港爆發疫症之前,廣東省已有疫症出現,市民搶購白醋消毒,港府未有認真跟進事件並作出防範措施,實為欠缺危機意識,難辭其咎。
相信大家對於港府一班高官在處理今次事件的差劣表現感到驚訝,因為他們都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然而,危機管理並非一個常遇見的管理課題,一旦出現危機,平常的管理技巧未必能派上用場,而在危機處理的過程中,即使一個細微的地方處理不善,都會加深危機的影響。
現時醫療設施與醫護人員嚴重不足,便是因為醫護人員受感染的風險管理做得不妥善。香港的經濟受到重創,頗大程度亦是港府沒有果斷地推出對症下藥的措施所致。
成功的危機管理,關鍵在於1個能幹而有實權的領導人,統籌各方面的緩急需要,果斷地推出應變措施。危機是不會讓決策者有充裕時間觀察後才作決定,時間拖得愈久,危機帶來的傷害也愈大。董建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行事作風,令SARS肆虐,疫症解決無期,亡羊補牢,應立即成立具實權的危機小組,長期抗炎,董建華毋須親自領軍,只須選賢任能,委以重任。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