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年薪百萬,仍然負債纍纍,問題往往在於不曉得妥善理財。其實,理財知識是可以學習的,看書是最直接簡單的方法。不過,理財和投資書籍多不勝數,質素不一,如何挑選,確實費煞思量。若不想花時間選擇,大可考慮以下幾位理財和投資專家的推介,藉以提升個人的財務智商(FQ)。 記者:袁國守
經常在傳媒發表意見的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在從事股市分析員前,亦曾經想過擔任理財顧問,故對各類理財書籍相當留意。「在外國有兩本書是入行必讀的,其一是TheWealthyBarber(作者:DavidChilton)。這本書於加拿大相當流行,內容涉及基金、股票及稅務等。其實近年非常暢銷的《窮爸爸、富爸爸》也有着它的影子。另一本入行者必讀的參考書是WinningTheLoser'sGame(中譯版為《擺脫永遠的輸家》),作者是CharlesD.Ellis。據悉某間大銀行的投資顧問,大部份也曾閱讀此書。」
「這本書原是一份內部培訓的筆記,所談及的理財概念相當好。書中指出,一般人應該先投資在自己身上。意思是一般人每個月應先預留一筆錢作投資,然後才繳交各項雜費,但人的習性卻是繳付各類費用後,便說沒錢投資。」
最令譚紹興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該書指出,於過去的70年,股市只有60個月(約7%時間)是向上升,故難以捕捉升勢,要贏就必須永遠入市。另一深刻之處是書中指出,在過去的十多年,8成基金也跑輸給S&P500指數,因此長線而言,選買緊貼大市走勢的指數基金較佳。
中文書籍方面,全面涉及理財知識的不多,當中有柏斯理財董事莊漢輝推介的《個人理財策劃理論與實務》(作者:鄭子云、陳工孟)。「這本書由兩位本地大學教授編寫,引述了很多澳洲財務策劃書籍內提及的理論。書中訪問了多位行內專業人士,詳細解釋理財顧問的日常工作,例如怎樣為客戶訂定目標,以及需遵守哪些規條等。」
莊漢輝表示,此書有助投資者認識個人財務策劃師的日常工作,從而明白如何挑選合適的理財顧問。「看完書後,讀者將明白理財顧問並非神仙,不可能未卜先知,並永遠能準確預測大市走向;但卻認識到一個專業的財務策劃者是如何理財,讀者大可從中偷師。」
另外,莊漢輝力推一本有關投資的書籍,名為《窮編輯、富編輯》(作者:高風)。「此書由一位本地傳媒人撰寫,模仿《窮爸爸、富爸爸》的寫作方式,透過一位窮編輯和富編輯的說話,指出EQ的重要性,勸導投資者必須控制情緒,嚴守紀律。其實,很多人投資失敗,原因往往在於過份自信,不懂止蝕或過份驚慌。」
不過他指出,個人財務策劃屬於新興行業,很多理論仍未曾在理財書籍中出現,這還得有待日後加以改進。
譚紹興:《窮爸爸、富爸爸》(作者:羅勃特‧T‧清崎)──令讀者認識具備現金流的物業才算是資產。
TheMoneyMasters(作者:JohnTrain)──集合多名投資名家的投資理念,例如畢菲特和鄧普頓。
EightStepstoSevenFigures(作者:CharlesB.Carlson)──訪問了約200名美國百萬富翁,道出他們的致富之道。
莊漢輝:《MorningstarBenchmark基金動力》──主要介紹基金運作及投資基金須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