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醫院隨時失控<br>肺炎病毒威脅數百精神病人

大埔醫院隨時失控
肺炎病毒威脅數百精神病人

到底大埔醫院是否一個適合集中治理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地方?政府、醫護人員及市民都各有各的想法:醫管局認為該院有足夠配套;大埔居民則憂慮孩子有高風險感染機會;前線醫護人員卻未打算自身安危,卻先看到有關安排對原住該院的精神病人潛在危機,隨時可引致全院失控。 記者:蔡建宗、蔡元貴

【本報訊】醫管局計劃將威爾斯親王醫院及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的非典型肺炎病人,集中到大埔醫院處理及診治。醫管局證實上周開始已於大埔醫院的隔離病房接收肺炎病人,至今已接收了二十多名患者。有該院前線醫護人員擔心,醫院內的數百名重性精神病患者一旦有人染病,整間醫院可能會出現失控危機。

療養醫院接收疫症
醫管局高級行政經理(醫務行政)劉少懷昨於記者會上表示,昨天證實感染非典型肺炎的十六名病人中,除兩名來自明愛和屯門醫院的醫護人員外,其餘十四名患者中,有五人與大埔醫院有關,他們均曾與該院醫護人員或家屬接觸,或曾入醫院後受到感染等。
大埔醫院作為一所療養性質醫院,是否可分擔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治療工作,劉少懷指出,大埔醫院是新界東聯網其中一所醫院,由本月二十一日開始已有接收和治理懷疑或證實感染非典型肺炎的病人,聯網內數間醫院亦同樣有接收疫症病者。他補充說,新界東聯網仍在考慮聯網內醫院互相作出協調,以及中期的安排。
新界東醫院聯網發言人昨發表聲明,承認大埔醫院的隔離病房,在上周一已開始接收來自那打素及威院的非典型肺炎病人。該院正預備加強部份其他病房的隔離設施,在需要時投入處理患者。

一人患病易爆疫潮
有大埔醫院的前線醫護人員指出,院內現有數百名重性精神病患者,由於較難控制病人戴口罩及吐口水等行為,加上醫院大堂及運送通道均屬公用地方,實難保證完全達到隔離非典型肺炎的目標,一旦一名精神病患者染病,不難出現整間醫院爆發疫潮情況,而治療使用激素類固醇,更易在精神病患者身上出現抑鬱等副作用。
十多名民主黨及大埔居民代表昨到大埔醫院請願,要求院方解釋是否已轉型為非典型肺炎病院。

其中居於富亨邨、居所與醫院只相差五分鐘途程的居民徐太坦言,最擔心家中的小朋友,接觸患者的機會大大提高。大埔醫院行政總監董秀英亦直言,該院已接收二十多名非典型肺炎病人,她明白居民的憂慮,但醫院的角色要由醫管局界定。

匆匆接受並不適當
有消息人士指出,大埔醫院內的肺癆病房將用作接收非典型肺炎病人之用,該院亦正提升病房隔離設施,包括將病房每小時換氣次數由六次提升至十次,但會待醫院完成一切加強及改裝設施後,再考慮那打素及威院康服病人的出院人數等,病人才會逐步遷到該院,未必即時會出現大數量病人轉移的「爆煲」情況。
立法會醫學界議員勞永樂表示,集中處理病人是恰當做法,但必須先滿足保安、病房間隔、污水渠設計及充足醫護人手等各方面條件,在未能向公眾保證患者與其他病人或探病人士絕對沒有機會接觸前,匆匆接收患者絕不是適當的處理手法。

小夫妻戴上防毒面具及手套逛街,謹慎防炎,為自己也為即將誕生的BB着想。
梁組彝攝

疫潮下女士們美麗的臉孔都躲到面罩背後,豔光惟有經由衣裝散發。
梁祖彝攝

疫潮下女士們美麗的臉孔都躲到面罩背後,豔光惟有經由衣裝散發。
梁祖彝攝

疫潮下女士們美麗的臉孔都躲到面罩背後,豔光惟有經由衣裝散發。
梁祖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