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先生問:本人最近從報章得悉,市建局打算在士丹頓街進行重建計劃,並會在該處設立孫中山紀念公園,請問市建局可否說明設立有關公園的構思及原因?
答:士丹頓街項目是市建局首個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進行的發展計劃,必須得到城市規劃委員會及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的批准始能落實。
重建計劃的地盤面積達四千四百六十平方米,所在之處饒富歷史及地方色彩,其中包括了孫中山早年在香港活動的事迹。為了重塑這段事迹,市建局現時的一項構思,是建議在重建範圍內建造孫中山紀念公園。
根據歷史記載,一八八三年,孫中山先生乘輪船從夏威夷途經香港返回其故鄉,對當時香港的經濟發展和市容面貌,留下良好的印象。同年十一月,孫先生來港在拔萃書室就讀;其間認識了美國公理會牧師喜嘉里傳教士。喜牧師在必列者士街2號設立布道基地,該處現時是必列者士街街市。早在檀香山讀書時,孫先生已經信奉基督教。在喜嘉理牧師的邀請下,孫先生接受了基督教受洗;其後更搬進布道所二樓的教友宿舍居住。
一八八四年,孫先生轉讀香港的第一所官立中學──中央書院。該書院其後改名皇仁書院。書院舊址與布道所近在咫尺。中央書院畢業後,孫先生就讀於廣州南華醫學堂。一八八七年,孫先生再次踏足香港,就讀香港西醫書院。
孫先生學業成績優異,名列前茅,深得各師長的好評。孫先生一八九二年畢業,獲頒醫學博士文憑。孫先生十分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促進了他革命思想的形成。
一八九五年,孫先生與志同道合的友人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會址設中環士丹頓街13號,並籌劃第一次的廣州武裝起義。孫先生的革命事業,並非一帆風順,當中經歷不少艱辛和挫敗。孫中山紀念公園的設立,可以讓市民加深認識孫先生在港的事迹。
市建局陸續展開重建項目,為解答受影響居民疑問,市建局與《蘋果日報》合辦市建局信箱,受影響居民有任何疑問,可來函本報代轉,市建局會逐一解答。
地址:將軍澳工業邨西駿盈街八號
傳真:23702192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