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圈短談:見步行步一條死路

財圈短談:見步行步一條死路

美伊戰爭落幕,雖然侯賽因像拉登一樣,成了美國的隱形敵人,但中東戰事已經淡出,不再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千里外的戰亂始終太遙遠,人們最關心的始終都是身邊生死悠關的事,也就是目前在本港和國內都仍未受控的「非典型」疫症。SARS病毒威脅到市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危及本港的經濟和民生,更暴露出我們自以為先進的現代官僚制度和醫療系統,在人類最古老的敵人──病毒面前是何等地不堪一擊!
北京近期果斷撤換失職的衞生部長和北京市長、封閉受感染的大學等機構,甚至在午夜派出飛機空中噴灑消毒,相比之下,港府始終是「慢三拍」。不要說別的,眼看着一家家醫院因「非典型」病人太多而相繼淪陷,醫護人員受感染的比例竟佔了全港SARS病人的兩三成,醫管局至今未能有效地防止情況惡化,董建華承諾將醫護感染數字降至零,只不過得個講字,連何時可以讓每位醫護人員一人一套防疫裝備都遲遲無法落實。

救市方案治標不治本
港府的最新「貢獻」是撥兩億元給醫院做將來的培訓,但現實是病房內連基本的防護裝備都沒有,使到醫護人員日日中招,看到電視廣告呼籲市民捐錢給醫護買裝備就真是令人火冒三丈。難道醫管局沒有收到政府撥款的嗎?納稅人的錢都到哪裏去了?港府這樣的公共行政水平,真是令人「無眼睇」!

港府不爭氣,外人就更不客氣,繼世衞變相宣布香港為疫埠之後,世銀(WorldBank)又提出警告,倘SARS疫情在短期內仍不受控制,本港今年的GDP增長可能會跌到零!不知梁財爺那份基於3%增長預測的財政預算如何落實?「非典肺」對香港的影響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有關當局似乎仍然低估其殺傷力。張五常教授就批評有學者估計這次瘟疫帶來的損失只是150億港元,是低估了SARS給香港特區形象帶來的負面影響,再嚴重的話會拖垮我們整個經濟體系。
禍不單行,就連信貸評級機構也來落井下石,惠譽國際剛剛將本港外幣及港元的長期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使港元和港股均全面受壓。
為挽回民望,港府終於推出118億元的救市措施,這對正處於水深火熱的零售消費行業和小市民當然有幫助,但卻是治標不治本。試問如果一年半載之後,「非典肺」仍揮之不去的話,財赤升到一千億,港府又能再托多少次市?由此可見,盡快控制疫潮才是當務之急,如繼續像目前這樣見步行步,無法挽回市民和投資者的信心,到本港經濟藥石無靈的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
姚遷 泛德國際投資董事
網址:frederick-tayl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