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沙頭角路中段以南,一條靜靜小河流集龜頭嶺、南山、石坳山及龍山小泉形成丹山河,流向西北出梧桐河注入深圳河中。那丹山河兩岸分布着十多條小村落,小小谷地被農友開闢成錦綉田園。當遊人從沙頭角路馬尾下村站下車,小心橫過公路,眼前是典型農村小墟集,假如不急於趕路,當然可在小墟集中唯一茶室歎杯靚茶,或在鶴藪燒烤場BBQ。
撰文及相片提供:陳溢晃
這所曾得聯合國古迹維修獎的敬羅家塾,乃鄧氏古村祠堂之一,於村內有近二百年歷史,剛於去年重修開光,並免費開放供遊人參觀,內裏展示不少有關村內及祠堂的歷史資料,可讓大家更了解該地。
路線:
1沙頭角道馬尾下起步(糧水自備)→
2鶴藪燒烤場午休(此處有小巴出粉嶺)→
3大埔頭村終站(有小巴前往大埔墟,若步行即需約三十分鐘)
背向沙頭角道,穿過小墟集,踏上鄉村小徑南行片刻,菜田包圍的丹竹坑公立學校矗立道右,特有恬靜村校,打動每位游子之心,都會說一句心底話來,眼前校園才是求學之地,那像都市校舍的喧嘩。
過校舍稍前接回較大公路口,別走大路,沿左引小徑走近山邊嶺嘴村,看那完全青磚修建百年老村屋,一字兒橫列當中尚有典型陳氏宗祠。村屋前的空地正是鄉村特色,可知這空地是農作物曬場,也是老少閒話家常之地,最令都市人羨慕無限空間。
村屋盡處緊接石屎小徑,穿過小片田野接近新屋仔處,眼前一亮,還記得二十多年前筆者途經小小村圍有門樓,自成一統小莊院式村落,而今保留的只有那門樓,其內已成三層新型丁屋,連家祠也換上新裝。
離開新屋仔(村內有蘆薈天地及茶藝樂園)南出右行跨小橋左入右屎小徑,山邊處見石級右上,路口立地圖牌,是鶴藪郊遊徑指示地圖。捨平路而右登石級直上被稱為鶴藪排山崗陵,其上有觀景台及幽林中植樹單位紀念牌碑。正所謂山不在高,勝在有景皆美,站在鶴藪排上(數十公尺高)環觀四面、細看八方、盡是山環水抱,綠田園片片,怪不得環保團體綠田園也選擇此地作基地。
丹山河谷地中東北邊緣山崗依次為公主山、龜頭嶺、南山、東山;至北遠處為紅花嶺及梧桐尾山;南方即龍山、石坳山及九龍坑山(即雲山)。東北群山腳下村莊分別為馬尾下、丹竹坑、嶺皮、鶴咀、新屋仔、獅頭嶺及東山下、鶴藪圍;西南村落係簡頭村、吳屋高埔、流水響等。
鶴藪排山崗南面下山處出接鶴藪路燒烤場綜合遊覽區,遊人可考慮就地午休(到此上午遊程完成,步程兩小時,如下午不再行,可在路邊乘專線小巴出粉嶺墟及火車站)。
鶴藪路綜合遊覽區午休過後,提步再走下午行程。鶴藪路南上到迴旋處直上(右下即出流水響道接沙頭角道)十五分鐘眼前小湖呈獻,茂林環湖是為流水響水塘潔淨公廁在塘邊,遊人何妨探一探,過後全為山路。
過公廁前行片刻公路盡處,留意左便山邊石級所豎牌坊,橫書流水響郊遊徑。穿過牌坊依石級背水塘上行。此山徑上經石坳山西出接九龍坑山登山公路,需時一小時,宜緩走不宜急行,免傷條氣。
當出接公路時左上,遙見雲山頂(山高四四○公尺別名九龍坑山),放步半小時已是踏其巔。山頂設發射天線站,遊人切勿攀爬。小坐山頂南瞰內湖般大步海,水道東出為赤門海峽直透大鵬灣;彼岸高峯為馬鞍山及九龍群山,而東北即八仙嶺山系;西南為大帽群峯;回望來路處近貼為龍山(即雀山)。
一陣涼風吹醒遊人,該是下山時分,望大帽山即西南便山脊石屎徑(衞奕信徑第八段)直下五十分鐘山腳處為大埔頭村,這鄧氏古村被列入古迹的敬羅家塾,五時前仍可內進參觀。村中有小巴出大埔墟。
前往起點交通:可於上水廣場乘78K巴士,於馬尾下落車;亦可於上水火車站乘55K小巴或於粉嶺火車站乘56K小巴於馬尾下落車。
注意:備晴雨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