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周五公布首季GDP初值增加1.6%,雖較去年第4季的1.4%增幅為高,但較市場一般預期的2.1%為少。數據較弱,主要是由於佔整體GDP2/3的消費者開支只增加1.4%,雖有說首季消費者開支增加放緩是由於當時正藉美伊戰事鬧得如火如荼,消費者情緒受到影響所致,但實質失業人數持續增加,消費者信心未有改善,加上SARS問題困擾,次季經濟亦難以樂觀。另一影響GDP較大的企業廠房及機械方面的開支,繼去年第四季增長2.3%後,再度下跌4.2%。數據顯示企業未有信心及意向作任何投資,經濟更難有顯著增長。
美國企業未有投資意欲,本港企業亦然。在難尋覓新項目作投資及發展下,近年來多間大型集團相繼提出私有化,最新的為嘉里建設(683)。
近年物業發展市場低迷,令多個發展商對發展新項目皆意興闌珊,嘉里母公司嘉里集團曾於年初積極建議大力發展香港仔漁人碼頭,但因市道疲弱已擱置。在缺乏新投資項目、子公司股價與每股資產淨值大幅折讓下,大股東郭鶴年家族打算以每股8.5元私有化價值17.94元的股份。
對於大股東來說,當然是絕對化算,但對於小股東來說,以折讓高達52.62%的價格來私有化他們手上的股份並不合理。到底會否演變成恒地(012)私有化恒發(097)最終失敗收場,就要看事情發展。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大股東有需要進一步調高價值才有機會成功。
在缺乏發展機會下,預期今年內將有更多私有化的事件出現。除現時最熱門的會德豐(020)外,截止上周四為止,今年內已進行過21次股份回購的華人置業(127),亦可能成為下一個私有化的目標。雖然其主席劉鑾鴻表示,現時仍無意將華置私有化,但多次回購,並將發展中的項目大幅作減值撥備,總額達15.5億元,種種行動皆似是為私有化作準備。以現時股價與資產淨值折讓達8成來看,機會很大,只是時間問題。在股票市場投資氣氛極差下,中長線投資者不妨吸納此股。
信誠證券高級投資經理 連敬涵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