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口罩已經成為每名前線醫護人員的護身符,但有口罩供應商涉嫌「發港難財」,向醫院管理局提供有問題口罩。醫管局日前在抽檢物資時,發現多達三十至四十萬個外科手術口罩未符合規格,已報警處理。
醫管局稱在抽檢物資供應時,發現少數外科手術口罩未符合既定規格,已立即停止使用及展開調查,並已聯絡有關供應商,並報警處理,涉及的有問題口罩約三十萬至四十萬個,有關口罩未有分發給員工使用。
醫管局強調,該局每周供應四百萬個口罩到各公立醫院,公立醫院的口罩供應現時是來自多個不同的供應商,現時供應維持正常。
醫管局向製造商訂購外科手術用口罩時,所定立的標準是過濾細菌要達到約百分之九十七,並且要能夠阻隔零點三至零點四微米的粒子及細菌。
有口罩製造商指出,審查外科手術用口罩並無一個特定的國際標準,而約定俗成的標準則是口罩至少需要有三層,分別是用以防水、阻隔細菌及吸濕。他估計,可能是有供應商提交的樣辦達到某個標準,但所提交的部份口罩卻貨不對辦。
此外,有康樂文化事務署員工向本報投訴,指部門日前向員工派發的部份口罩質素差,包括口罩耳帶兩邊不對稱,口罩頂部沒有「車線」及有被剪爛痕迹,而盛載口罩的紙盒更加又霉又爛,雖然已向物料供應處投訴,但卻未獲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