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臨時解困措施在千呼萬喚之下終於出台,雖然行動遲緩,但遲來終歸勝過不來。解困的主要對象分兩類,其一是針對消費者(普通市民),其二是直接受肺炎打擊的行業。前者以減公共收費和個人退稅為主;後者除獲減免某些公共收費外,主要是政府保證貸款。
整個措施共動用款項達118億元,如果以短期解困為目標的話,這個金額也算中肯了。今時今日,政府正在為財赤坐困愁城,毅然肯花上百億元去解困,除了有助拯救經濟外還有其政治目的,財政司司長對此也不諱言。
在目前情況下,退稅之舉明顯是政治作用比經濟大很多,雖然退稅總額只23億元,但受惠的人很多,估計有131萬,每人退稅上限最多3000元。理論上這131萬人應存感激之心,從而對這個民望日益低落的政府起些正面作用。
退稅款項要到數月後才到市民手中,相信政府已估計屆時非典型肺炎應會受到控制(不是絕迹),市民會開始重新花錢,或去旅遊、上館子、買東西,各適其適。但要市民真的消費,還要看當時經濟氣候。
如果「非典肺」不幸把香港經濟弄到七零八落,即使市民真的收到那不多的退稅錢,定會把它儲下來,不敢也不願消費。這情況曾發生在數年前的日本,政府想用減稅來刺激消費,結果日本人把多餘款項全存下來以應付緊接而來的艱難歲月,消費沒有達到預期增長。以退稅來刺激消費最見收效的是美國,這個長久生於安逸的國家,國民生活有各式各樣保障,例如失業保險和福利制度等,所以先花未來錢是常事。但香港不是美國,所以退稅效果成疑。
反而在今時今日,以政府作擔保向中小企貸款達35億元,真正對水深火熱之中的業界有幫助。
首先政府清楚界定那些直接受害的行業,包括旅遊、餐飲、零售及娛樂業等才能申請,目標明確。而貸款只能用於員工薪金,援助期限是3個月,還款期限達兩年之久,整個措施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受影響企業解決短期現金周轉困難,希望它們在未來3個月不會倒閉,屆時有可能看到疫情消退,生意逐漸恢復。
如果沒有政府之助,相信有不少企業捱不下去,到時即使環境轉好,要那些老闆重新起爐灶相信會很難,如此一來,失掉職位的人便很難再尋到同樣工作了。這個措施也可替受影響行業保存了一批有經驗的員工以免流失。不過有業界批評貸款資助期只3個月是太短了,但大家應明白這是一個一次性幫助短期現金周轉的措施,並不是長期振興行業之舉。
負責執行審批和付款是申請企業的來往銀行,好處是申請的客戶資料銀行最清楚,可以很快處理。同時為了幫助自己客戶脫困,避免倒閉而蒙受損失,銀行一定會慷政府之慨,在利人利己之下從速辦理,相信貸款在數天內便能批出,期望勞資雙方衷誠合作,利用貸款度過難關。
除退稅和擔保貸款外,政府還減免位於房委會轄下的受影響的商舖,這也是很好的救亡措施,因為畢竟租金開支是在香港營商的重大開支之一。以此類推,那些坐擁巨資的大業主,在地產市場賺下無數金錢,理應寬減租金,以紓民困,這畢竟是同舟共濟的非常時期。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李庚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