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新語:莊家制有利股份流通

投資新語:莊家制有利股份流通

相信投資者曾經接觸過一些監管機構的宣傳,謂投資者要「帶眼識股」,不要抱羊群心態人買亦買。不過,當個別股份股價突然急升,再加上有傳媒推介,謂甚麼破位而上,又或者到價止賺出貨等等,該股份之股價便會出現大幅波動的情況,投資者所要冒的風險,可能比炒賣期指大得多。因此,投資者即使「帶眼識股」,在股價出現大幅波動下(尤其是股價突然急跌),不論投資者的EQ及AQ有多高,當涉及影響到自身的財富下,也未必能夠控制自己而作出買賣的決定,若當中出現了損失,又是否全部是投資者的錯?
筆者上周在本欄提到,既然三四線股份之價格大幅波動的原因是與其供求有直接關係,監管方面何不針對這個方面去解決問題?

確保供求平衡
雖然法例已規定上市公司需要維持市場上的流通量達25%(部份大市值的公司可以申請豁免),但在這樣的規例下,仍不能排除有上市公司會刻意安排多個戶口,以個人名義持有未到公開披露水平,但又相對大比重的股份,令到市場上真正的流通量可能連1成亦不到,在這情況下,監管機構要維持市場流通性根本無能為力。

不過,部份公司之所以要有這樣安排,無非是要吸納市場上的剩餘供應量,以防止股價因供應過多而長期受壓,影響股東的財富,亦削弱投資者對該股的信心,這與一些歐美股市的「市場莊家」安排,發揮大同小異的功能,並非監管機構口中經常所說的莊家利用不平衡資訊,在市場上製造波幅牟利。
其實,「莊家活動」在歐美地區非常活躍,但所不同的是,這些「莊家活動」都是受到法規所監管,為了令到股份交投順暢,以及防止股價因為供求不平衡而大幅波動,上市公司便可委任部份市場經紀,作為該股的「莊家」,當有投資者向這些「莊家」要求開價時,他們必須即時開出價格,情況就如在指數及股票期權合約上的情況相似。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 彭偉新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