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典型肺炎的不絕疫潮中,昨傳來一個好消息。世衞專家透露,可能會在未來數星期,陸續解除本港、加拿大和越南等地的旅遊限制,但中國將是最後一個獲解除限制的地區。 記者:羅偉光、陸羽平
【本報訊】英國《金融時報》昨日引述世衞專家索爾特表示,世衞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星期,陸續宣布解除多個地方的旅遊限制。他相信,如果連續十日沒有新病例,越南將會是最先獲得撤銷旅遊限制的國家,加拿大和香港也為期不遠,但中國將會至最後才獲解除限制。
正在曼谷參加航空會議的索爾特解釋,雖然香港及亞洲其他地區的非典型肺炎死亡率仍在上升,但公眾對病毒的認識已增加,疫情也非爆發初期般不受控制。當這些地區的機場檢疫及控制感染等措施做得妥善,世衞將可解除對該等地區的旅遊警告。
他又指出,全世界應學習怎樣與非典型肺炎這種嚴重、但不致大規模感染的病毒共存,因為這病毒可能已成為環境的一部分,猶如流行性感冒般。在馬尼拉的世衞西太平洋區發言人不肯對報道置評,只重申不時檢討旅遊警告;國際航空交通協會正與世衞商討加強防疫措施。
另一方面,前日抵港的世衞高級顧問科克斯奇與衞生署官員開會後決定,日內調派七名分別來自加拿大和澳洲的環境衞生、屋宇工程和病毒樣本專家,來港調查環境因素、樓宇結構與病毒擴散的關係,除實地到淘大花園調查外,還會視察其他可能有環境因素影響疫症傳播的樓宇,預計為期三星期。
科克斯奇昨日會見記者時強調,並非不滿意港府的淘大花園調查報告,而是希望能補充調查的不足,尤其是確立政府報告中提出的因素是否與疫症爆發有真正的因果關係,以及是否還有其他因素。他其後接受電話訪問時指出,不能完全信賴港府的調查報告,而污水系統與食水渠也將是世衞專家組的調查範圍。
衞生署副署長梁栢賢指出,本港情況特殊,高樓大廈多,人口稠密等環境因素在疫症爆發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世衞的專家未來三星期將到各區的樓宇視察。對於世衞在甚麼條件下才會解除對香港的旅遊限制,梁栢賢強調,這包括感染數字是否穩定、港府能否有效控制疫情、檢疫措施和監察系統是否有效。
另外,上星期與華裔科學家何大一同應香港大學邀請來港的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前總監JefferyKoplan昨日在港舉行的記者會上指出,本港近日感染個案數字穩定,若能繼續控制感染數字,相信世衞將取消對香港的旅遊警告。他又承認,不同藥物治療效果不一,建議本港在不同病人身上試用不同的藥物,以測試藥物成效。
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表示,若世衞解除對香港的旅遊警告,無論對本港出境旅遊或入境旅遊都是一個好消息,希望世衞能盡快落實,並期望其他對港人實施入境限制的地區或國家,也跟隨世衞的決定取消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