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醫生捐腎救病人

美醫生捐腎救病人

「施比受更有福」的意思很多人都懂,但未必人人做得到。美國芝加哥一名腎臟移植醫生就身體力行,將自己一個腎臟捐給她照顧的病人。病人當然感激,但醫療道德學家認為會令雙方關係和捐贈器官的問題變得複雜。

五十六歲的蘇珊,是芝加哥市郊的洛約拉大學醫療中心的腎臟移植計劃主管。由於一名朋友曾患腎病,她早在醫學院修讀時就一直希望可以捐出自己的腎臟給有需要的人。洛約拉大學醫療中心中共有四百二十一名病人需要接受腎臟移植。

物色多年尋獲人選
蘇珊指出,「我不能為世界帶來和平,不能解決世界所有饑荒」,卻有能力「令一個人不需再接受腎臟透析」。她又認為「不能捐腎臟給所有人,不代表不能捐給一個人」。
但蘇珊一直以來都找不到合適的腎臟病人,不是碰上血型不脗合便是有其他問題。直至遇到患有多囊腎病、三十四歲的古鐵雷斯,蘇珊決定將腎捐給她。
去年九月十日,蘇珊向古鐵雷斯提出她的構想時,古鐵雷斯幾乎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對當時的過程仍歷歷在目:「怎會有人會為一個自己素不相識的人做這樣的事。若不是在我身上發生,我絕不會相信。」
一個月後,經過三個半小時手術,古鐵雷斯接受了蘇珊的腎臟,漸漸康復,蘇珊依然與其他醫護人員一起照顧她。古鐵雷斯以往經常頭痛和血壓高,家人都很擔心,「現在他們都非常高興,對於我和我們所有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變」。
有醫療道德學家指出,蘇珊所做的事在美國從未出現過,又指她此舉可能令醫生與病人關係變得複雜,並會引起醫生該怎樣決定將腎臟捐給誰的問題。

同行反對直接捐贈
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醫療道德學家卡普蘭指,蘇珊在手術後繼續照顧古鐵雷斯的做法有問題。
他說:「醫生不應照顧自己的家庭成員,照顧移植了其器官的病人也不是好事。」
美國一個器官移植組織的道德委員會主席福克斯也認為,醫護人員應將器官捐給自己工作接觸以外的移植中心,以免令事件變得複雜。
蘇珊曾在哈佛大學主修中文,畢業後在台灣教英文一年半後,再到史丹福大學修讀東亞研究。她曾跟一名華裔男子結婚,但不久便離婚,其後再婚。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