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提到博中資股與否,主要出於宏觀考慮,選股方面分別未必太大。事後想深一層,配合市況啟示,選擇股份的重要性其實亦相當高。
昨日主要汽車股、電力股、個別公路股以至運輸股,從低位的反彈力度甚大。當防守性股份出現恐慌性拋售之後,也可以提高絕佳回報,投資講求相對值博率,當一些股份業務安全性較高,卻又同樣跌得殘,自然率先吸引資金入市。以後再遇上類似情況,還是應該先買防守性股份為上,回報往往出乎意料之好,而且反彈速度極快。這些股份短線已有不俗的反彈,但筆者維持建議,仍是以較長線的心態持有,去博更高的回報。除非重注出擊,才適量減持,提防可能出現的另一次洗倉。
很多投資者抱有一個頗為錯誤的心態,以為可以捕捉市場的底部及頂部,如果回看歷史,已知絕不可能。現時市面極多投資建議非常精準,目標價及止蝕位都是幾個百分點之內,間接灌輸了大眾過度短線的意識,及誤信捕捉市場時機是容易的事情。
筆者現時的心態是去衡量股份是否物有所值,偏低時便不太理會市場氣氛,以及再跌的風險,可惜不是有太多人接受這一套。有時眼見不少朋友因為追求安全感,往往反而高買低沽,頻頻止蝕還以為有紀律,筆者也感到沒有辦法,主流思想是很難轉變,何況筆者的方法大上大落,不少人未必可承受壓力。
中資股的走勢,在下一個業績期可能仍有風險,因為現時市場人士心態往往太短線,太着重一期業績。筆者考慮之處,卻是財政狀況及現金流能否抵擋幾個月的低潮,以及整盤生意在正常狀況下的賺錢能力。
以同樣準則,香港藍籌也應給予機會,但香港沙氏問題,只是雪上加霜,原本已面對財赤及大量負資產的困局,因此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在平貨遍地的日子,自然是買家主導,審慎去貨比貨。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