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港各大報章均以頭版大肆報道政府推出總額118億元的救市8招,以紓緩因非典型肺炎疫症而出現的種種問題。有關政府的救市措施,相信已有很多評論,筆者不在此多談,但卻不可不談昨日《蘋果》一則內頁頭條報道,該文刊出的圖片更是一絕,並配以這一段文字:「特首董建華昨在記者會上,突然高舉董太被斥以『全副武裝』到牛頭角下邨的剪報,令在場傳媒以為特首要『大義滅親』,原來只是一張循環再用的影印紙,另一面印了他的救市八招講稿」。
無奈現時網上的《蘋果》要付錢才可閱讀「昔日蘋果」,否則各位朋友便可從網上再次欣賞到特首此幅「大義滅親」的有趣相片。在此筆者覺得肥佬黎間接幫了港府,不讓市民免費觀看「昔日蘋果」內有關政府的窘態(編者按:本欄再刊此圖,讓各位欣賞)。
這幅特首的烏龍照片,本來是頗有趣,可是身為香港人真是笑不出,反而感到非常可悲。全球電子傳媒正在傳播,咁大件事都搞到咁,你又怎能對港府的抗炎行動抱太大期望?
上回講到沽售恒生銀行(011)的理由極之簡單,就是一個「貴」字,正如以市盈率(PE)及銀行股常用的股價與帳面值比率(PricetoBookValue,P/B)計算,恒生PE14.68倍,相對其他同類銀行,恒生的PE略為偏高。此外,若以P/B計算,目前恒生的P/B高達3.35倍,是全港的銀行股中較高(應該是最高)的一間銀行,亦即估值(Valuation)最貴。同時,恒生高達3.35倍的P/B,應該是在亞洲區(不包括日本)銀行股中較高的數間。
各位讀者切勿誤會,以為恒生的PE及股價與帳面值比率P/B等比率在近期才這麼高,基本上恒生的估值向來是本港銀行股中較高的數間,早年已有部份外資大行常指恒生的估值偏高,可是對其(早前)股價影響有限。
近期因非典型肺炎病毒肆虐,令業務以香港為主的本地銀行股,遭市場沽售,當中恒生的拋售壓力頗大,尤以4月中的數個交易日,恒生的成交金額竟為該日成交最高的數名。由於恒生的街貨不多,此大成交情況在恒生來講,是較為罕見。
翻查恒生自2000年至2002年的年報,在股東資料分析一欄中顯示,約佔恒生發行股數的95.3%股份是被大約78名股東持有,亦即表示在過往多年,恒生的95.3%股份一直是控制於78名股東手中。他們並非一般股東,他們每人持股量皆超越20萬股!
更奇怪的是,在2002年的年報中顯示,控制如此大股數的股東少了一名,但控制的股數卻變化不大,95.34%的股權仍由77名股東持有,筆者對此點頗感興趣……股東少了一名,但控制股數卻變化不大。
正因大約95.3%股份由77人持有,而街貨僅得8千多萬股,故此早前恒生的交投突然大增,沽出的恒生股份究竟是從何而來???此點頗耐人尋味!!!唉,無辦法,時間又到。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