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持續疲弱,要逆市求勝,許多投資專家都主張「揀股不揀市」,以避開大市下跌的風險。然而「靚股」難求,因此有投資者寧買「交易所買賣基金」﹙如廣為散戶認識的盈富基金﹚,免去選股煩惱。在美國市場,這類基金超過百種,與不同市場、行業及地區的指數掛鈎,選擇較本地更多元化。 記者:袁國守
在本港,透過交易所買賣的基金(ExchangeTradedFunds,ETFs)僅得4隻,可說寥寥可數,最為散戶熟悉的更只有盈富基金(2800)。相反在美國,ETFs的數目有逾百之多,涉及不同市場指數,投資者只要擁有證券戶口(須透過有提供美股買賣服務的證券行,如宏達理財、輝立證券及大福證券等)便能交易,與買賣股票過程無異。
嘉信理財高級美市分析員麥蘭芝表示:「與盈富基金一樣,美國市場的ETFs是追蹤某一隻指數走勢,以信託基金為基礎,並在交易所掛牌買賣的基金。ETFs在美國相當流行,截至02年底,ETFs市場的總市值達830億美元。10年前,首隻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是SPY,與S&P500指數掛鈎。」
現時,ETFs主要包括三大類,而每隻ETF都附有特定的上市代號──(1)以大市指數為基礎,如QQQ(反映Nasdaq-100指數);(2)以行業類別為基礎,如IBB(與iSharesNasdaqBiotechnology指數相關);以及(3)以國際市場為基礎,例如EWA(與MSCIAustraliaIndex掛鈎)。
與購買單一股票相比,一隻ETF已包含一籃子證券,故分散風險能力較高。麥蘭芝指出,由於ETFs毋須積極管理,因此管理費較低。她補充,相關管理費已在ETFs價格上反映,散戶實際需支付的只是經紀佣金(一般最低為30美元)。
「投資者沽出ETFs時,亦只需支付佣金,而不需像互惠基金般,賣出前或要繳付贖回費。而且,ETFs的透明度較高,其表現及收益與相關指數相當接近。ETFs不但適合並非十分熟悉美國市場的初哥,而且具經驗的散戶亦可將其沽空,利用它來作投資對沖。」
在眾多類別當中,麥蘭芝特別看好與個別行業相關的ETFs。「近幾個月,我們看好XLP和XLB,前者與基本消費行業相關,後者則與基本原料指數掛鈎。看好基本消費行業的原因是防守性強,例如基金包含的其中一隻股份可口可樂,任何時候市場也有需求。」
「至於選基本原料,是因為若美國經濟真正復甦,這類行業將最快好轉。此外,與金融業相關的指數基金XLF,若技術上出現反彈,投資者亦可加以留意。」
世間上難有「完美」的投資工具,ETFs也不例外。美國萬利理財總裁張佩儀指出:「雖然ETFs具備分散風險的優點,但其一籃子證券的種類已受限制,不能像其他基金般,可以主動調配投資組合,故缺乏彈性。在牛皮市的環境底下,這類基金並非首選。」
但她補充,在外國,ETFs種類繁多,部份與行業指數相關的較值得留意,並可作為短線炒賣工具。
麥蘭芝亦坦言,買賣ETFs的好處是,投資者不用花時間尋覓表現出色的基金,但若然個別基金能跑贏大市,ETFs自然給比了下去。「投資者應查看基金過往10年或以上的表現,如果基金表現能持續多年超越相關市場指標,該基金便值得投資。」
優點
分散投資:一隻ETF已包含一籃子證券,有助分散風險
流動性高:成交量高,投資者可以隨時進行買賣
高透明度:ETFs乃透過模仿某一指數,買入相關證券,故表現及收益與該指數相當接近
高成本效益:以指數為基礎,毋須積極管理,徵費較低
缺點
欠缺彈性:不能按市況重新調配持有股份種類及比重
牛皮不宜:難以從牛皮市中獲利
不能跑贏大市:表現必定與大市或相關指數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