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有關方面鑑於淘大花園E座的部份污水渠及「U」形隔水器不符合規格,是引致非典型肺炎肆虐的原因,故日前屋宇署署長鄔滿海指出,他們除發出「大廈保養及維修排水系統和衞生設備」指引外,還會巡查一些舊型及沒有業主立案法團的大廈,以確保這些樓宇的設施符合法例的標準,現時這類別的大廈約有1萬幢。
筆者讀罷這段新聞後,不禁想,究竟污水渠及「U」形隔水器不符合規格,是否真的引致淘大花園爆發大型非典型肺炎的原因,是否真的只是水渠咁簡單?老實講,今時今日筆者對政府的信心真是非常有限,尤其是調查構成淘大花園爆發非典型肺炎的原因。假若屬實,當然應即時維修及更換,可是假若「U」形隔水器不符合規格等並非引致非典型肺炎的主因,則在現時經濟環境如此惡劣下,仍要市民無故破財作修葺、更換水渠,豈非很冤枉!
日前在恒生銀行(011)舉行的股東周年大會上,某著名外籍評論員就5項議案提出反對,包括反對重選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結果是他所提出反對的議案均全部被否決。查實此結果早已可預期到,當日主持股東大會的是恒生銀行董事長艾爾敦,他亦是滙豐銀行的主席,可謂見慣大場面,這些質詢當然難不到他。更重要的是,他是外籍人士,操極之流利英語,故不會如某些三四線公司的管理層般,因英語不濟而容易被「拋窒」。
美國的著名投資專家如股神畢菲特(WarrenBuffett)及彼得連治(PeterLynch)等,當察覺上市公司管理層表現不佳時,他們當然會在股東會上質詢及反對以表示不滿。但對優質公司,他們大都會「站」在管理層的一邊,以示支持公司管理層過往的功勞。
可是那些凡事反對、為質詢而質詢的,基本上對公司管理及未來盈利沒有幫助,同時亦不會對一眾小股東有任何益處。筆者認為,對那些一向管理良好、在過去多年均能保持佳績的公司,實應予以支持,而不是無故挑剔。
近期恒生銀行股價反覆偏軟,自80多元高位下挫至今,累積跌幅約達15%,幸好相對其他股份,此跌幅算不上甚麼。基本上,要沽售恒生的理由極之簡單,一個字就是「貴」!
以恒生在2002年每股盈利5.21元及股價為76.5元計算,其市盈率(PE)為14.68倍,相對其他同類銀行如中銀香港(2388)、東亞(023)及大新(440)等,恒生的PE略為偏高。此外,若以銀行股常用的股價與帳面值比率(PricetoBookValueP/B)計算,目前恒生的P/B高達3.35倍,假若筆者的資料無誤,則恒生的P/B是全港的銀行股中較高(應該是最高)的一間,亦即估值(Valuation)最貴!
筆者記憶所及,3.35倍應該是在亞洲區(不包括日本)銀行股中較高的數間。故此,從恒生的例子可見,優質股份並不代表便宜及抵買。篇幅有限,明日再談。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