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政府慷慨「派錢」難減民怨

學者:政府慷慨「派錢」難減民怨

【本報訊】正當社會各界對特首董建華領導抗炎信心盡失之際,政府卻拋出一個較立法會七黨聯席要求更加慷慨的「派錢」方案;有學者認為,政府希望透過今次「重手」救市,挽回失去的民望,但他質疑最終成效未必很大。
事實上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也不否認,今次措施有政治考慮在內,「香港所有問題,都會有政治、經濟、社會因素考慮在內」,但不肯回應「派錢」是否想減低民怨,只強調政府措施是希望紓解商界營商困難。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馬嶽認為,政府提出救市方案較立法會要求的更大,主要是沒有一個足夠的「銀碼」,難以說服公眾政府有救市決心,「幾十億得好少錢,一定要有咁上下銀碼公眾先會接受。」

不肯直接以金錢資助
但他認為,政府雖然想透過救市措施,挽救下瀉民望,但要做到並不容易,因為特區政府始終不肯直接以金錢資助行業,只是在不損害庫房收益情況下,以減收費去資助商界。馬嶽稱,單靠這些爭取民望,並不容易。
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系教授張炳良認為,政府救市措施不只要針對現在民望,更重要是防範疫潮過去後,在經濟方面帶來各種後遺症,例如失業,衰退所引發的政治問題,而今次特區政府「落重藥」,明顯為防禦將來出現的政治衝擊,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