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在特區政府形勢如何?掌握政府運作的人士注意到,過去兩年,行政長官董建華對曾蔭權和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的倚重程度,恍如海鮮價,日日不同,此消則彼長,彼消則此長。至於近日吹甚麼風,政務官(AO)茶餘飯後會這樣說:「『煲呔』已經被打入冷宮!」
外間只見到曾蔭權在特區政府處理非典型肺炎一役,「透明」加「隱形」,未必分得清他無心政事抑或有心卸責;但在下亞厘畢道政府總部上班的官員,就清楚看到曾蔭權被駕空。據悉他早在三月「沙士」(SARS)危機初現,便曾經在內部提過挺身統籌各部門跟進事件,但最後董卻堅持自己一把抓。
董建華為甚麼把曾蔭權打入冷宮?綜合多名接近董的消息人士所言,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因素。
先說客觀因素。近期發生過兩件事,據聞都令董建華心生不滿,而矛頭直指曾蔭權。首先,特區政府財赤嚴重,有董信任的高層官員向董打小報告,認為這都是曾蔭權過去擔任財爺五年,年年派糖,把庫房掏光。董建華深信不疑。
其次,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加稅前買車引發風波,而行政會議與這件事相關的會議內情外涉,增添了外界要求梁錦松下台的籌碼。據聞董建華在內部認定,有來自公務員系統的官員向外放風,對曾蔭權遂又增疏離。一位掌握情況的消息人士透露,經此一役,在政府高層內,明顯分了公務員與非公務員兩個陣營。
除了上述兩個客觀原因,另外也有一個主觀因素。一些經常與董建華接觸的人士在不同場合先後透露過,董一直視「八萬五」為憾事,他非常不願意當十年特首任期告終後,大家只記得他在「八萬五」的施政失誤;因此,當他去年七月開始第二個五年任期,他一直很努力希望可以做一兩件大事「翻身」,改寫歷史評價。
一位政府官員去年七月曾經這樣說:「董先生開始第二屆五年任期最令人擔心的事是,他會不顧一切,去做一件大事出來。」
很明顯,董建華現在選擇了以抗炎作為他的舞台。他事事過問,親力親為,希望帶領特區政府和整個香港度過危機。事實上,在這個問題上無從發揮的不單曾蔭權一人。據聞,董建華在內部作出了明確指令,統一由他直接向外講述這件事,其他人沒有他同意不能多講,而他承諾會改變作風,多見傳媒。
抗炎是全民關注的當前第一大事,如果做得好,當然是代表作,但……近日無論商界、政界以至民間,都有聲音叫董建華讓曾蔭權掌帥印,董建華在事件表現如何,心知肚明。
功高蓋主,向來都是行走江湖大忌。曾蔭權在以董建華為首的特區政府內,形勢微妙。而且,經過董建華政府六年的折騰,據悉有中央駐港機構的高層愈來愈懷念傳統公務員的好處,令曾蔭權的處境又添變數。當北京相關部門表明支持行政會議成員梁振英擔任第三屆特首,這些駐港機構有高層卻表態支持曾蔭權,希望公務員治港,有迹可尋,減少波折。
中央駐港機構支持公務員擔任特首早有前科。回歸前的新華社香港分社一度有意支持當時的政務司陳方安生擔任首屆特首。據悉有中方官員當時主動邀約陳太見面,但陳太卻婉言拒絕。其後,即使發生了江澤民眾裏尋董建華握手,董被視為中央欽定首屆特首人選,新華社和工聯會仍然支持當時的首席大法官楊鐵樑參選,希望用公務員抗衡商人治港。
但有一些左派中人認為,中央不見得會接受曾蔭權「長期」擔任特首,但如果董建華提前下台,反而曾可擔任一個「短期」特首。按《基本法》五十三條規定,特首不能履行職務時,由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律政司司長依次臨時代理其職務。左派中人據此提出的方案是:如果董建華提前下台,曾蔭權可以暫時署理特首職務半年,然後半年後進行第三屆特首選舉。
胡旋風與倒董潮
系列報道之三
記者:李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