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肺炎肆虐逾月,特首董建華昨在千呼萬喚下,終在庫房撥出一百一十八億元,推出救市八大「吊命」措施。其中包括向一百三十一萬納稅人,退回最多三千元已繳的薪俸稅。但羊毛出自羊身上,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堅拒修改預算案中的加稅加費措施,納稅人八月收到退稅支票,翌年初便會因加稅被迫將錢交回政府庫房。 記者:陳廣慧
【本報訊】受非典型肺炎影響,全港各行各業叫苦連天,商戶生意不景、市民無心消費。特區政府昨宣布推出救市八招,大破慳囊動用一百一十八億元,希望可為疲弱的經濟注入一點「抗生素」。其中最直接惠及市民的是寬免一期差餉和水費,以及退還薪俸稅。根據政府的安排,納稅人月薪要超過一萬二千元,才能取得三千元上限的薪俸稅退稅金額。
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昨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簡介各項措施內容。他表示,政府決定退回薪俸稅納稅人在二○○一至○二年度「最後稅款」的一半,以三千元為上限。
財政司司長新聞秘書舉例說,假如納稅人在二○○○至○一年度繳交了六千元暫繳稅,在○一至○二年度又繳交多四千元應繳稅款,同時為下一年度交了七千元預繳稅,所退回的款額以○一至○二年全年的最後稅款為基礎,七千元預繳稅並不計算在內。以此例子計算,最後稅款為一萬元,一半即為五千元,但退稅上限只有三千元。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補充,以一名單身納稅人為例,假設他只享有十萬八千元的基本免稅額,則其年薪要不少於十四萬九千多元,即月薪超過一萬二千元,才能取得三千元的退稅上限。
立法會議員單仲偕質疑政府現在退稅一半,但明年卻繼續加稅,倒不如乾脆取消明年的加稅決定,否則便是「𠵱家畀一蚊你,聽日收返你三蚊。」梁錦松強調,非典型肺炎是「天災」,因此政府要採取「一次過」的措施紓解民困,但解決財赤也是政府的重要任務,因此救市招數要與財政預算案的開源節流措施,包括加稅措施分開處理。
梁錦松指稅務局寄出的退稅支票,將在本年八月交到納稅人手中,預計對刺激市場氣氛有所幫助,而且有三分二即約八十萬納稅人所獲退的稅款,會較明年所增稅款還要多或互相抵銷。
行政會議昨早九時半召開特別會議,為救市措施作決定性的討論,特首董建華隨之在中午率領梁錦松和另外四名相關局長召開記者會,宣布救市八招,包括寬免差餉、水費、排污費、工商業污水附加費一季至四個月;寬免多項牌照費一年;開創短期就業職位;設立貸款基金;預留十多億元進一步振興經濟等(見表)。
對於救市招數大部份只能紓困一季,梁錦松被問及政府是否有準備制訂「第二波」措施時,強調要先應付目前困境,並承認推出的措施是「摸住石頭過河」。至於一百一十八億是否紓解民困的極限,梁錦松並沒有正面回應,只說:「我哋冇諗第二波。」
梁錦松又說,希望社會在面對非典型肺炎時,抱着同舟共濟的精神,互相幫助度過困境,並理解將要與此疾病共存(livewithit)。他指措施已盡量協助各界其他人士,但不可能是完美:「我要承認未必每個人或者每個行業都可以幫到。」
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認為,政府不應一力承擔今次非典型肺炎疫潮的全部救市措施,因政府的財赤已達警戒線,此舉將拖垮政府財政,影響信貸評級,而且也未必達到預期的經濟效益。他認為,政府當務之急是控制疫情,才能重建市民對經濟和消費的信心,否則若疫情在暑期前也未能受控,將成為本港經濟致命的打擊,屆時任何措施也無補於事。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則認為,政府的救市措施雖遲來,但總好過議而不決,並要求政府設立失業貸款基金,以解決失業人士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