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小百科:《掉期合約》Swaps

金融小百科:《掉期合約》Swaps

金融掉期合約(又稱金融互換合約)是由多方人士共同達成的私人協議,同意在未來的一段特定日子,互相交換一筆現金流,而這類合約通常會在貨幣市場中出現。
最常見的掉期合約有兩大類,包括利率掉期合約(Interest-rateswaps)及外幣掉期合約(Currencyswaps)。無論是那一類掉期合約,由於都是屬於衍生工具之一,其主要作用仍然是為持有人提供一種既可靠又便宜的風險對沖方法,又或是降低借貸的成本。
掉期合約的出現,主要是銀行向每個客戶所開出的借貸條件不同所致。一般來說,銀行向客戶批出貸款時,會視乎每個客戶的風險狀況、與銀行之夥伴關係,及過往的還款紀錄等因素,來決定所利率水平之高低。部份有良好關係的客戶,可能獲得較優厚的待遇,而關係較差的客戶則可能需要支付較高的息率。
例如A及B兩個客戶分別向銀行申請一筆一千萬元的貸款,客戶A希望借入定息借貸,但客戶B則希望借入浮息借貸。至於利率方面,客戶A的定息及浮息借貸息率分別為5%及4.5%,客戶B的借貸息率則分別為4.5%及5%。
由於客戶A在浮息借貸上佔有相對優勢,而客戶B則在定息供貸上佔有相對優勢,因此,雙方可以達成一份金融掉期合約,由客戶A替客戶B向銀行以浮息借入一千萬元,而客戶B則替客戶A向銀行以定息借入一千萬元,這樣做則雙方均能省下0.5%的利息成本,達至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