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香港經濟回復活力時,財赤亦可迎刃而解。現在太過集中於「財赤」二字,只會被評級機構牽着鼻子走路。
在非典型肺炎事件的影響下,百業蕭條。港府昨日公布了一系列救市措施,希望能紓解民困,動用資金估計達118億,當中措施包括設立貸款保證基金,用以支持重災區行業員工的工資;另外建議退回一半的薪俸稅,上限為3000元;同時亦宣布寬免第二季的差餉,非住宅物業的寬免上限為5000元,住宅的上限則為1250元。
雖然今次救市措施普遍得到巿民歡迎,但似乎卻未有得到投資者的支持。在港府公布救市措施當日,港股先升後跌,並一度失守8500點的關口,除了因市場擔心救市行動可能會對港府的財赤帶來更大壓力外,遠期美電溢價高企,亦為市場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
其實近日遠期美電溢價被推高,或多或少是因為新加坡《商業時報》(TheBusinessTimes)一篇評論所影響。文章指非典型肺炎事件會衝擊本港的聯繫滙率,聯滙就算不脫鈎,港元兌美元的掛鈎價亦可能要下調至較低水平。報道促使新加坡滙商趁機來港炒賣,因而推高了遠期美電的溢價。
其實該篇文章我亦有閱讀過,當中有一些論點是我不認同的。好像該作者指香港的本地消費總值﹙DomesticConsumerSpending﹚佔了GDP達六成,便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或者該作者將服務性消費,包括金融、運輸、酒店飲食業等亦計算在內,否則本地的消費總值理應不會佔本地GDP達六成這麼多。再者,就算把這些行業亦計算在內,又是否代表港元有需要脫鈎?我實在有一點懷疑,因為這篇文章的理據實在太欠缺說服力。
無可否認,本地零售、飲食及旅遊業均受到今次肺炎事件所打擊,從而對香港今年的經濟增長帶來負面影響,加上港府需要作出救市行動,令本年度的財政赤字無可避免地會進一步增加,港府在○六至○七年度達至收支平衡的目標亦無法如期達成。市場亦擔心評級機構會調低香港的評級,從而令港元受到新一輪的衝擊,再而令港股下滑,對本地的金融業帶來沉重的打擊。但事情根本就未發生,各位又何須庸人自擾呢?
香港除了財政儲備外,還有1190億美元的外滙儲備及2590億元的土地基金。這些基金儲備的用途是當香港處於非常時期時,可以有足夠的資金去解決問題。現時在非典型肺炎的影響下,難道仍不可以動用這些儲備去挽救本港的經濟嗎?
財政司司長曾說過一句名句:「儲的錢不是你的,用的錢才是你的。」現在就是身體力行去證明這一點的時候了。只要大家上下同心刺激本港的經濟,當香港經濟回復活力時,財赤亦可迎刃而解。現在太過集中於「財赤」二字,只會被評級機構牽着鼻子走路,問題亦只會愈來愈嚴重。我認為,「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才是上策。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