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大學生投資的忌諱

理財智慧:大學生投資的忌諱

大學同學初初涉足投資活動時,除了需要留意所選擇投資項目之風險及投資期之配合外,在未有足夠的投資經驗下,切勿因貪圖高回報而利用保證金戶口(或俗稱孖展戶口),原因是保證金戶口所產生的槓桿效應,往往會提高投資組合內的風險。即使戶口內的股份全部屬於藍籌股份,槓桿效應亦會把風險放大,最終損失便可能會超過最初投入的資金。
此外,若使用了保證金戶口內的借貸額,即使股價未有下跌,亦需要付上利息開支。雖然現時之利率水平偏低,但保證金戶口的借貸年利率往往會維持在最優惠利率加2厘以上(約7厘左右),對於只有有限收入的大學同學來說,始終是一項沉重的負擔。

投資須客觀
另外大學生須緊記的是,購入股份後,切勿對單一投資過份樂觀。無論是基於經驗較淺,抑或是基於一些外在因素,投資者很多時候都會把一些個人情緒混合在所投資的股份之中,一廂情願地認為自己所購入的股份可以長升長有,結果便會對於利淡的消息變得反應遲鈍,又或者只肯接受一些唱好的論調,因而忽略了很多重要的市場訊息,當中包括了重要的離場訊號。
而最重要的仍然是,同學們本身是否有足夠的時間為所投資之項目表現進行評估。
投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令到本身的財富得以升值,而要達到一次成功的投資,可能要花上大量的時間及精神去作研究及評估,所以,若同學沒有太多時間作投資評估的話,即使是購買被認為是很安全的藍籌股,亦會相對地變成一項「高風險」的投資項目。
彭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