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用風濕藥醫肺炎

中大研究用風濕藥醫肺炎

【本報訊】近期有部份非典型肺炎患者呈多器官受損,懷疑是由於服用高劑量類固醇,影響免疫力導致器官受感染。中文大學發現部份死者呈多器官受感染情況,現時須試驗其他如風濕性關節炎或血癌藥等治療,但政府強調,現時仍在調查是否因為藥物副作用影響病人其他器官功能。

抑制病人免疫力
中大醫學院最近解剖了七名非典型肺炎死者,發現除肺部外,死者其他器官也有受感染情況;該院並發現在一百三十八名病人中,有十八人因使用類固醇,抑制了病人的免疫力而令其他器官也受到細菌感染,部份患者仍在深切治療部留醫。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沈祖堯承認,對部份用了大量類固醇仍無反應的病人,即使再加大用量也沒有用處,現時正研究使用風濕藥物的成效,但他承認,對這類病情反覆的病人,醫護人員至今未能掌握下一步應採用甚麼藥物。
中大醫學院院長鍾尚志透露,正對部份病人使用抑制免疫系統的血癌藥及風濕關節炎藥物,但有關用藥仍屬試驗階段。

仍用類固醇治療
據熟悉藥理的專業人士指出,慢性病人如腎病、肝病及心臟病人,需要減少治療劑量,避免影響器官功能,但近期部份出現其他器官功能受損的病人,未了解是否因為藥物副作用,抑或是病毒入侵其他器官所致。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也稱,現時仍在分析藥物副作用抑或病毒影響病人身體機能,但承認部份病情嚴重的病人,服藥後的副作用較大,專家正分析那些病人用藥後會出現較大的副作用,但強調類固醇及三氮唑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