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廈250公尺內易中招

疫廈250公尺內易中招

【本報訊】衞生署昨公布再有十五幢大廈有居民證實感染非典型肺炎,其中大埔區佔五幢。有電子圖則公司發現,超過一半「疫廈」的二百五十公尺範圍內,都會出現一宗或以上的染病個案,在大埔區這個比率更增至近八成,顯示相當明顯的群集分布(clustering)現象,懷疑與病者社區活動範圍有關。
規劃師吳永輝說,他們的公司一直追蹤和研究本港非典型肺炎的分布,根據上月中至近日公布的個案,發現全港超過五成有居民染病的樓宇,其二百五十公尺範圍內,都有至少一幢樓宇成為「疫廈」,例如政府前日公布的新個案大廈中,近七成的二百五十公尺範圍內,都有另一幢有染病個案的大廈。在大埔區,這個群集分布尤其明顯,七至八成的「疫廈」都有此情況。

離生活圈五分鐘步程
他估計,這與病者受隔離前的社區生活有關,因二百五十公尺是一般人步行約五分鐘的範圍,也是一般居民日常在居所附近吃飯、購物的活動範圍,例如市民下班後乘坐交通工具回家,下車後一般都會步行約五分鐘回家,以致出現接觸性感染。
吳永輝指現時十日內無新個案的大廈可獲除名,但若根據這個發現,則應該在大廈的二百五十公尺範圍內無新個案時,才把有關大廈除名。對此建議,衞生署發言人昨晚回應時表示,就非典型肺炎的疫情他們收到不少人士的意見,當局都會參考。
大埔區至今共有二十四幢大廈有居民染病,成為全港最多疫廈的區域。至昨日,全港有一百一十三幢大廈過去十天有居民染病,比前天少六幢。
至於另一重災區柴灣高威閣,衞生署昨表示,調查後發現該處沒有環境傳染現象,相信人傳人感染病毒,高威閣共有十名居民中招,過去幾日未有新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