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布非典型肺炎實況長遠雖具正面效益,但短期卻會進一步打擊本港的出口、製造及旅遊業;而本港本身也受疫情影響,經濟有衰退危機,加上市場憂慮當局即將出台的救市措施會大灑金錢,令財赤更趨嚴峻。負面因素籠罩下,對沖基金炒賣遠期港滙的活動再次出現,形勢令人憂慮。 記者:劉美儀
【本報訊】資金市場人士指,反映炒賣港元貶值的一年遠期美電溢價,昨日開市後從二百四十點子節節上升,交易員指早段市況屬於「乾升」,成交不多,至溢價到二百七十點子至三百點子間,出現一些「食胡盤」,沽遠期美電先行套現,全日計一年遠期美電溢價最高見三百二十點子(即市場預期一年後的港元滙價會跌至每美元兌七點八三二○水平;溢價的點子愈高,反映港元愈弱),尾市則稍為回順至靠近三百點子。
另外,包括人民幣非交收遠期合約在內的亞洲貨幣,昨日的遠期及現貨價均見壓力。新加坡發展銀行大中華財資市場銷售主管馮孝忠認為,炒賣主要由於市場人心虛怯,港元遠期風險溢價易升難跌。特別是周末中國公布最新肺炎個案大幅飆升,短期內會影響與內地有密切聯繫行業(如製造及出口業)的接單或商務洽談情況。
此外,他說在未計算肺炎效應下,經濟學家普遍已預期今年度財赤高達八百億元,現加上救市措施,財赤隨時擴大至一千億元,故對沖基金乘機大手沽遠期港滙。
事實上,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香港分會會長羅廣就昨日便預期,由於今年經濟增長將難達港府原預期的百分之三水平,料今年財政赤字會升至介乎八百至一千億元,此估計尚未包括財爺可能推出救市方案所帶來的支出。
不過,馮孝忠則認為昨日港滙表現,與金融風暴時對沖基金投機炒賣港滙脫鈎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
恒生銀行副董事長鄭海泉亦表示,遠期美電在短期內波動是正常的事,此情況暫時毋須擔心,由於本港內部需求疲弱,他估計通縮將會持續。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財資部主管陳鳳翔指出,短期內料遠期美電溢價在四百點子水平有支持力。
金管局發言人拒絕評論港滙市場狀況,但重申當局無計劃更改聯滙政策。
一年遠期美電溢價,去年九月底至十月間,亦曾因財赤憂慮、中銀國際有關聯滙報告及立法會建議辯論脫鈎等因素衝擊,一度升至約三百六十點子,今年度最高的溢價曾見二百八十點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