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區疫情日益嚴峻,區內逾百人染上非典型肺炎,二十四座樓宇證實有人中招,尤以富善及廣福邨疫情最厲害,染病原因七成與大埔那打素醫院有關,該區區議員更引述衞生署指大埔區已有七名居民死亡,擔心「那打素效應」導致淘大翻版疫症。 記者:梁洵瑜、陳倩雯、麥志榮
【本報訊】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強調,正密切關注大埔區居民染病情況,區內染病原因不同於淘大花園,七成個案與大埔那打素醫院及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的爆發有關。消息人士稱,大埔那打素醫院有多達三十名員工染病。
政府昨日公布最近非典型肺炎疫情,本港昨共有三十二宗新增染病個案,包括十名醫護人員及六名大埔居民,至今累積染病個案已增至一千四百三十四宗。昨再有五名染病人士死亡,其中四人是長期病患,一名八十三歲女病人,累積死亡人數直迫一百大關,達九十九人。
疫情最顯著的大埔區,連日來染病人數不斷增加,區內染病總人數達一百一十一人,佔染病總人數的百分之八,共有二十四座大廈有居民染病,其中半數染病個案集中在五個公共屋邨,包括富善邨有十四宗個案,廣福邨有十三宗,大元邨有十宗、太和邨有九宗及富亨邨有五宗(見下表)。
楊永強稱,當局非常關注大埔區染病情況,發現區內七成染病者與大埔那打素及沙田威院的爆發有關,因為兩院內不少染病醫護人員都住在大埔區,故該區的傳播途徑與淘大花園不同,不存在樓宇污水渠傳播病毒問題。
民主黨大埔區議員關永業說,民主黨大埔工作隊昨與衞生署官員開會,有關官員在會上表示已證實在大埔受感染的一百一十多人中,已有七人死亡,數目幾近淘大花園死亡人數的一半。
他批評,該區的疫情遠較想像中嚴重,但直至目前為止,當局仍未有向居民詳細解釋個案分布情況及傳染途徑,令該區人心惶惶。雖然大埔區議會今日舉行特別會議,邀請衞生署官員討論非典型肺炎在區內擴散的情況,但他擔心屆時仍會得不到令居民釋懷的答案。
關永業質疑,「那打素效應」可能是大埔繼沙田及牛頭角後成為重災區的主因,但近日那打素醫院仍不斷有前線醫護人員染病,究竟政府在醫院進行的預防工作是否足夠。他又指,區內有一條九巴「71K」循環巴士線,途經多個主要屋苑,而其中一個站是那打素醫院,不知會否與該區的疫情有關。
據了解,大埔那打素醫院染病醫護人員近三十人,該院發言人並無直接回應染病員工總數,只表示現時處理四十一名非典型肺炎病人,並為有需要員工提供宿舍。但早前該院已把部份染病員工轉到瑪嘉烈及威院治理。
昨日新增十名醫護人員個案中,兩人來自大埔醫院,該院部份措施如飯堂均與那打素共用,該院近日也開設一個病房接收威院康復中的非典型肺炎病人。
楊永強透露,大埔那打素醫院醫護人員染病,主因是兩名年老病人因大便出血及骨折入院,當時並無非典型肺炎病徵,數日後才病發,其間已把病毒傳播給醫護人員及病人。
為控制醫護人員染病,特首董建華昨與醫管局高層及部份醫院員工見面後宣布,將要求撥款二億元成立基金培訓醫護人員防疫措施,並為染病醫護人員提供援助。他代表香港市民向醫務人員說:「你哋辛苦嘞!你哋辛苦嘞!你哋咁無私同為香港人犧牲嘅精神,我哋永遠唔會忘記。」還對護士增加口罩及保護衣的要求「全部都應承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