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證券行開設保證金戶口作證券買賣外,投資者利用期貨及期權戶口進行衍生合約交易,一樣可以享受到由槓桿效應帶來的好處。
不過,投資者在透過保證金戶口及衍生合約進行進易時,雖然毋須支付全部的本金,但所需要承受的風險卻會較一般的交易為大,尤其是當股價走勢與預期背道而馳時,投資者所虧損的金額,可能會大於最初投入的資金。
為了降低市場參與者的風險,交易所便設計了一套追收保證金的制度,要求投資者維持保證金的比率,又或者要求保證金之結餘要在某一水平以上。
以證券保證金戶口為例,規定投資者向證券行借貸之比例,不可以高於證券總值的三成。若因股價下跌而令該比率上升的話,證券行便會向有關客戶追收保證金。
另外,當投資者所持有的期指長短倉或期權短倉的價格走勢與預期背道而馳,交易所便會從投資者戶口中,扣除當日虧損之金額,令到其按金水平下降。當按金水平低於由交易所訂立的維持保證金(MaintenanceMargin)水平,交易所便會向證券行發出追收保證金的指令。
由於規定證券行不可替客戶代交保證金,或為保證金提供貸款,所以證券行亦需要馬上向該投資者追收保證金。
在正常的情況下,證券行若向客戶追收保證金,客戶必須在下一個交易時段開市前補回該筆金額,否則便會有被證券行「斬倉」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