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財規劃的過程中,儲蓄可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定動作。如不介意每年只有約半厘回報,最緊要穩陣的人,大可以選擇銀行的零存整付;對於如要求高些,有兩至三厘的保證就滿意的人,保險公司提供的一些高儲蓄成份計劃,就正符合這些人的需要;不過,若果因為甚麼穩陣或保證的安排已經太多,上述的回報再不能滿足理財需要時,那麼一些能夠提供每年近一成或以上潛在回報、兼具分散投資功能的一些基金儲蓄計劃,相信會是最合理的選擇。
市場上很多不同的基金儲蓄計劃,雖然各具特色,但基本上差異不大。然而,將來能否達成理財目標,還要看當中所設定的基金投資組合和策略是否有效。
基金儲蓄計劃的優點在於選擇多,尤其在現今令人失望的政府管治下,你不必局限自己只可參與正在尋底的港股。
不同種類的基金不單能提供多元化的國際市場作選擇,而且還可在逆市中提供出色的回報表現。例如一些黃金基金、債券基金、期貨基金、對沖基金、房產收租基金等都在過去三年全球股市下挫幾成下,造出逆市上升幾成的成績,而且並非偶然。
基金儲蓄計劃除了可在逆市中提供不錯的選擇外,亦可憑藉平均成本法的投資策略,為自己在逆市創富。
所謂「平均成本投資法」,就是指定某一定期內,購買某一定數額的基金,採取「漲時買少,跌時買多」的逢高減碼、逢低加碼策略。
許多人在投資時所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如港府般──議而不決!平均成本投資法的好處是能將投資工作規律化,成為日常的一部份。透過分攤成本的功能,配合有系統性的投資計劃和投資檢討服務,使一般人也很易掌握到投資成果。
此外,對於那些沒有足夠能力投資一大筆錢的投資者,或對一次過投資一大筆錢感到很不自在的人,甚至在過去常常錯誤判斷投資時機的人,這種方法也最為適合。
在投資的世界,要能夠準確預測投資時機,確認下一個大升市在甚麼時候出現,即使是專業投資人士也很難做得到,一般投資者則更加困難。不過,若果反過來問甚麼市場正在下跌,相信隨便在街上問一位阿嬸,她也可準確地答中一些市場如港股、美股……等等。
事實上,不少非專業的投資者就只是簡單確認一些下跌的市場,然後就開始其儲蓄計劃。每月按自己能力不斷在低位收集平貨,並採取有如「鬥長命」的耐性,堅守五年以上,直至市場回升才回獲利離場。回顧歷史,這種策略每每能給予長期投資者優厚的回報。當把平均成本投資法的威力發揮到盡時,最終結果絕對會是令人喜出望外。這方法雖人人都可做到,但成敗關鍵卻在於能否自律,風險亦在於是否能堅持到底,避免在虧損下中途離場。有關按排最好仍是先與你的財務策劃師商討再執行。
吳志凱
認可財務策劃師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