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傘,為你擋過了幾許風雨;何伯手中的傘,卻在擋風雨的同時,也為他帶來了榮耀。中環卑利街,一個老舊的地段,何伯在這路旁的鐵皮檔,延續着早已式微的行業,當中沒有欷歔,只讓我們知道:即使微不足道,依然可以發亮發光!
77歲的老人,風雨不改,一星期六天,在他那有點破舊的小陣地上埋頭苦幹,但有兒有女的他,早已不再是為口奔馳,掛在檔口一角的《健力士紀錄大全》、一張又一張的報章訪問稿,還有不少慈善錦旗,讓你一下子發現,何伯堅持下來的原動力。1994年,出自何伯之手的一把傘,以二千元賣給一位外國人,成為全世界最昂貴的牛皮傘,何伯因而榮登健力士。隨之而來是名利雙收?可不,「可以幫助別人才是滿足感的來源,不一定要講錢。」何伯一語道破。所以他一樣每天為人家修理雨傘,賺取微薄的收入,沒有生意時,他便會多做幾把傘留待義賣,為慈善團體籌款,「我還可以服務社會。」阿伯展露出燦爛的笑容。
做了55年傘,何伯一樣走過了艱難的歲月,助他熬過難關的,一樣是他的傘。「那年過年沒錢買米,我一口氣做了十把遮拿去賣,才可以捱過年關。」也就是這樣,他養活了一家十二口,今日,他希望同樣可以憑雙手做出的傘,助他人度過難關。對於今日我們所面對的難關,他依然用一貫的信念去面對,「遇到困難不能灰心,要繼續做好本份。」大概沒錯,在這個嚴峻的日子,大家做好本份已算是一點貢獻。
記者:招佩珊
攝影:梁細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