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大學生投資宜穩健

理財智慧:大學生投資宜穩健

現時政府向每個大學生批出的助學金及低息貸款,總金額最多約為八萬多元,扣除了每年約為四萬多元的大學學費後,餘下的部份便可用作購買參考書及留作平時雜費之用。因此,在學期初繳交了首次學費及購買了參考書後,大概會剩下約五萬元左右,而同學們應該如何好好運用該筆資金,是一個值得細思的問題。
究竟應否鼓勵大學生利用該筆資金進行投資活動呢?筆者個人認為不應加以阻止。
大學社群有如一個社會的縮影,大學生踏入社會做事,所遇到的種種事,其實在大學生活中同樣會遇到,其中就包括如何善用剩餘的資金。要在這一方面做得好,其實是一個頗大的學問。

學習善用資金
在大學生活中,由於遇到的問題會較簡單(包括家庭負擔及人際關係),愈早訓練自己如何善用資金,所遇到的問題便會愈小。因此,在大學時期開始學習把剩餘資金作投資用途,其實能成功達到目標的機會愈高。不過,必須先讓他們知道本身的一些外在限制,才可以避免犯上一些嚴重的過失。
首先,即使同學們要參與投資活動,亦切忌把該筆款項用作投機性炒賣,只應該把目光放在一些保本性較強的項目。主要是因為該筆資金的投資期間最長只有半年,若不幸遇上大市回落,要在半年時間內回本,機會相對較低。若果到時因要支付費用而需要動用資金的話,除了可能要忍痛止蝕外,若餘下的部份不足以應付開支的話,更可能需要額外舉債,向信用卡公司又或者銀行進行借貸,結果反而增加本身的財務壓力。
彭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