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官民聯手抗肺炎

投資縱橫:官民聯手抗肺炎

非典型肺炎事件對香港經濟之打擊面正在擴大,社會上有不少「救港」建議,但多非從大處着眼,或實務上不可行。現時各行各業面對的困難是「收入大減」,而非「成本大增」,因此裁員減薪、寬減租金及停供強積金等,都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唯一方法是設法扭轉這個局勢。
「收入大減」由兩方面而成,一外一內。遊客卻步,與旅遊業直接及間接相關的行業全受影響,廠商未能透過展覽會接定單,亦會令香港損失數以百億元的收入,這些影響雖大,但非最致命一擊,香港市民深居避炎,令內部消費陷入半癱瘓狀態,引發連鎖性打擊則直插經濟心臟。

保健康 救經濟
這當中涉及兩個問題,就是「信心」與「認知」。「信心」是指市民能否在肺炎未有效控制前,回復正常的社交生活及消費模式。「認知」是指市民對內部經濟活動癱瘓帶來的嚴重後果是否有危機感。透過學者及知名人士講解及宣傳這種危機感,鼓勵市民作好防炎準備並回復正常社交及消費活動,此外敦促商舖酒樓消費場所加強改善衞生環境,才是對症下藥,這樣一個「正常消費救港大行動」的重要性遠高於日前的「全港清潔日」,港人除了保健康外,更要挽救經濟。
這個救港行動,縱獲市民支持,亦只能避過災難性的後果。肺炎對旅遊業及國際貿易的影響尚不知要拖到何時,政府必須做一些事情(非干預市場)紓解民困。筆者建議政府擱置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的所有加稅建議,並要按情況寬減各項稅收(如差餉及排污費等),為免新措施令財赤惡化,令香港評級及聯滙受威脅,政府應考慮發行10年期債券縮減財赤,同時重申在經濟穩定時會再開源節流。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