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攻打伊拉克,全國掀起反戰浪潮,人們只要喜歡,可以天天上街遊行,體現民主。可是,這原來不是鐵板一塊的定律。即使高舉民主旗幟,荷李活反戰影星仍然有損失,被扣着賣國不愛國的帽子,他們今天人氣跌,連帶唱片和影片都不叫座。
荷李活多左派人物,這一派從來自由主義,不要戰爭。美國攻伊前夕,在全球超過六百個城市逾一千萬人連串的大示威中,在用電郵、傳真和電話狂轟白宮和國會議員辦公室的網上反戰示威中,荷李活都有影星參加了。
其中,除了麥當娜前夫潘辛不怕死到過戰雲密布的巴格達外,走得最前的是老牌男星馬田辛。馬田辛反戰反得相當突出,他多次高調參加反戰示威,又試過用膠紙封鼻封口帶領反戰祈禱會。但行使反戰言論的自由權,險些令他丟了飯碗。
他在美國受歡迎電視劇《白宮群英》扮演總統,在伊戰期間,他就說被全國廣播公司施壓要他低調,也有觀眾更要求電視台換角。然而,馬田辛說他始終堅持反戰,付出代價是應該的,「反戰必須讓你失去一些東西,不然你就要想想反戰有甚麼價值。」
五角大樓在開戰前曾拉攏荷李活幫忙宣傳,發揮愛國精神。在荷李活反戰,結果可被扣上賣國的帽子。像馬田辛已收到數以千計電郵罵他是「賣國賊」;同樣反戰的添羅賓斯、奧斯卡影后蘇珊莎朗頓也被斥「不愛國」、「不美國」。
不久前,美國《紐約郵報》專欄作家理查德.約翰遜撰文,列出他心目中的「侯賽因支持者」,其中就包括添羅賓斯、蘇珊莎朗頓、辛潘等,他呼籲讀者抵制他們演出的電影。
今年囊括多個「格林美獎」的樂壇女子組合DixieChicks,同樣因反戰備受批評,許多聽眾要求電台不要播她們的歌曲,不少電台也真的抵制她們。
「一股陰森寒風正在全國刮起。」添羅賓斯批評:「我們在伊拉克開戰……不正是為了宣揚民主、讓伊拉克人公開表達意見嗎?」
那恍如五十年代「麥卡錫主義」白色恐怖下的嚴寒。五十年代,參議員麥卡錫聲稱掌握逾二百人的「共產黨間諜」名單,掀起美國社會嚴重「恐共症」,荷李活不少明星受牽連。
從影帝加利高柏到動畫大師和路迪士尼,以至當時擔任演員工會主席的美國前總統列根,都被迫表態交代自己不是共匪;不肯交代清白的,被送進監獄;稍為「同情」共黨的,被列入黑名單,無法有戲拍。連電影大師差利卓別靈、《推銷員之死》著名劇作家阿瑟米勒等,也因而被迫離開美國。
電視演員MikeFarrell擔心這種情況會再出現:「我們知道已有人組織起來,想讓一些人丟掉工作。」歷史學家史蒂文.羅斯同意這不是無聊的憂慮:「電影明星若被罵不愛國,勢將被視為票房毒藥。」
美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