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疫症對國內經濟影響料微

陸叔理財:疫症對國內經濟影響料微

回顧過去幾年的國內經濟發展,大凡出現經濟稍有過熱的現象,政府總會透過政策手段去降溫,而今次非典型肺炎事件的爆發,可視之為另類降溫工具。

中國今年第一季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達2-3萬億元人民幣,增幅高達9.9%,是97年以來最大的一個季度升幅。今次首季GDP雖然並未反映非典型肺炎的影響,但從是次增幅來看,中國暫時仍是環球最吸引的投資地區。
自中國進入高速增長期,經濟官員最希望做到就是保持每年經濟有8%增長,久而久之,市場亦習慣了「保八」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指標。然而,由於非典型肺炎的蔓延,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不得不承認對今年全年經濟增長有負面影響。因此,中國在往後的日子能否「保八」,將會成為市場的焦點。
若從數據上分析,由於第一季度錄得強勁的經濟增長,計算基數因而會變大。按照目前非典型肺炎事態發展,預期對第二及第三季的經濟增長會有一定的影響。換言之,估計未來兩季的經濟數據會較第一季為遜色。不過,即使數據真的如預期般有「回吐」壓力,相信對中國整體經濟的實質影響不大。我所持的理由有三:
第一、中國經濟已持續起飛多年,不少學者都擔心長此下去,中國會出現經濟過熱的現象。回顧過去幾年的國內經濟發展,大凡出現經濟稍有過熱的現象,政府總會透過政策手段去降溫,而今次非典型肺炎事件的爆發,可視之為另類降溫工具,對中國經濟發展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當然,我們必須肯定疫症要在短期內受到控制,若日後發展成難以收拾的局面,影響必定深遠。
另外,中國現時在國際上的定位,除了是高經濟增長的國家外,還扮演着世界工廠的角色。美伊戰事於短期內結束,而近日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頗為理想。假設美國及環球經濟出現一次較大的反彈,相信外資對中國的投資不會減慢,製造業及出口理應可繼續保持蓬勃發展。就以剛公布的數據,三月份國有及其他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多達30.7%,便是最佳例證。

內需可支持經濟向上
再者,即使外國投資者暫時因肺炎對中國的投資減慢,中國的內需動力依然強勁,相信仍可支持經濟向上。國內情況跟香港不同,香港由於失業及信心問題而令到市民不敢消費,但國內近年國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凝聚了一股強勁的購買力,好像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主力便由汽車及電子設備需求所帶動。由此可見,即使部份行業短期受肺炎事件打擊,也無礙對其他消費品的需求,所以整體內部需求仍然是樂觀的。因此,以目前中國國情發展而論,即使未來兩季經長放緩,今年理應可達「保八」目標。在這種理想的經濟大氣候下,中國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