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德人原是伊拉克北部石油重鎮基爾庫克的最大族群,在侯賽因時代遭受迫害,侯賽因其後在當地實施「阿拉伯化」;但時移世易,隨着侯賽因政權崩潰,庫爾德人紛紛以勝利者身份返回原居地,迫害阿拉伯人,新一場的種族清洗運動正在伊北展開。
上周五晚十時,阿卜杜拉被拍門聲驚醒,打開門來,只見四名手持武器、身穿平民服飾的庫爾德人,在門前大叫大嚷,限令他在一周內搬出寓所。他回想說:「他們說你不是來自基爾庫克,你一定要返回你原居地。」
居住在阿卜杜拉同區的數十戶阿拉伯人,也同樣遭一批庫爾德族人騷擾,他們所收到的訊息也是一樣:必須在限期前離開,否則將要面對嚴重後果。
在侯賽因二十四年的統治,基爾庫克不斷「阿拉伯化」。所謂「阿拉伯化」,是當局趕走或威嚇庫爾德人離開,單是九一年波斯灣戰爭後發生的反政府暴動之後,便有十萬名庫爾德人被趕走,之後大批遜尼派阿拉伯人,從伊拉克中移居到基爾庫克。
侯賽因潰敗後,庫爾德人想重回原居地,連日來不少庫爾德人家庭開始遷移到基爾庫克。「庫爾德愛國聯盟」成員更在阿拉伯人寓所外,用筆寫上「這是屬於烈士某人所有」,然後有人大搖大擺進內清洗,並把家具搬入去居住。他們的領袖阿卜杜拉承認,他們根本無法約束族人騷擾阿拉伯人,「一些阿拉伯人想留下,但庫爾德人很難接受,他們想歸家。」
英國《每日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