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 菜 - 李登

慢 菜 - 李登

老外形容人動作慢吞吞,說是慢如蝸牛。作家PeterMayle把slow-foot的蝸牛叫作slowfood(慢菜),可真貼切不過。
在尖沙嘴法國餐廳TrouNormand吃這蝸牛,吃不出甚麼特殊風味。法國人幹麼那麼迷戀蝸牛?在沙田住過一段日子,每逢雨後,前院後院都不知打哪兒冒出許多蝸牛來,全十分肥壯。在法國人眼中,這正是滿地的慢菜了。牠們每小時才挪動十二呎,還好並非身在異鄉,要不沒爬上半吋,恐怕已經上桌。
可蝸牛外貌誰都嫌齷齪:從硬殼探身出外,遍體黏糊糊,正像一筒鼻涕;把頭縮回殼裏去,又恰似一堆小貓撒的大便。近看遠觀,都理應難讓老饕垂涎。要是用生物學家的眼光看這種法蘭西慢菜,反倒有意思得多。
原來蝸牛品種為數有三萬之譜,都是雌雄同體。有些品種能自為牝牡,繁殖下一代,不像人類光會自慰取樂。有些長了牙,由十六至七十五萬顆不等,不能咬死人也準嚇死人。
有種叫slippersnail的美國蝸牛,成熟了就駐地不動,變作雌性,讓一隻雄蝸牛騎在牠身上交配。這一交就是與子偕老,雄蝸牛再不爬下來,接着也變雌性,讓另一隻同類騎在牠身上幹。這樣叠羅漢般的做愛,牠們能結伴築成為數十四隻的蝸牛柱。能隨意假鳳虛凰,蝸牛該可說是生物界中的人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