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打擊肺炎拍慢板<br>港股續跌 區內最差

港府打擊肺炎拍慢板
港股續跌 區內最差

非典型肺炎肆虐亞洲,經濟也受衝擊,但區內股市普遍所受到的直接影響未算嚴重,以台灣為例,很快便「康復」過來,更反彈至兩個月來最高位。不過,疫症重災區香港的市況尚無任何起色。新加坡的肺炎死亡人數僅次於中國內地和香港,由於當地應變措施每每先香港一步,股市所受的打擊也相對較為溫和。
對於港股後市,部份基金經理說,倘肺炎每日感染人數連續4至5日跌至少於20人,股市才有望出現較大反彈,但仍有不少變數,如是否有學童在復課後「中招」,這情況尤其惹人關注。

區內市場多已康復
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在上月11日爆發集體染病,掀開疫症恐慌的序幕。到4月1日愚人節,香港成為疫埠的謠言,將恐慌帶到另一高峯。感染人數與日俱增,港股則每下愈況,肺炎數據頓成為港股升跌的新指標。
以3月11日收市作比較基準,目前亞洲股市中,只有恒生指數低過當天的水位。若以4月1日收市比較,也只有香港、新加坡和日本股市比當日水平低,但日股早呈弱勢,主要與該國經濟疲不能興有關。
迄今為止未發現肺炎病例的南韓,大韓綜合指數上周升至12周新高。馬來西亞綜合指數本月7日也創下1個月來新高。
亞洲股市未因疫症大跌,主要受惠於美英聯軍在伊拉克的戰事順利,以及美國近期的經濟數據和公司業績大致理想,令投資者憧憬美國經濟好轉會惠及亞洲。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