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商品期貨炒風已斂

國際視野:商品期貨炒風已斂

隨着美伊衝突快將告一段落,早前大幅飆升的部份商品期貨價格亦相繼回落,有些更差不多被打回原形,回到開戰前個多月之水平。
「有危有機」,投機市場奉之為圭臬,一有任何風吹草動,一眾精英雲集、眉精眼企的對沖基金又有用武之地,反而傳統基金因受某種條例或章程所規範和限制,便只有如蜑家雞見水──喝不得之歎!

油價金價均回落
商品包括貴金屬期貨,當中尤以石油、黃金、天然氣和白金炒味最濃。在美國張牙舞爪之時,油價已不斷攀升,第1顆炮彈未墜入伊拉克境內前,紐約期油價格已抵40美元1桶之12年高位,投機者手上累積持有期油合約超過10萬張,相等於油組4日的總產出,即大概1億桶。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協會(CFTC)統計,目前投資者已由(期油)「長倉」變成「空倉」,沽空合約為13,000張左右,sellonfacts嘛!油價曾一度跌至25美元1桶之下,短短兩個月,來回有30美元之差價,這個「機」又豈容錯過?
至於黃金,經過20年反覆向下,交投已變得沉寂,由於持有黃金不排除蝕價之餘,是要付倉租和蝕息,所以人們傾向買美國國庫債券,連大部份中央銀行也將部份儲備由黃金switch去聯邦債券,風險低又有息收嘛!
然而黃金雖然失去其保值作用(通脹率持續下降),但在亂世中,不少人仍對黃金能發揮保險作用存有憧憬,何況在收息已變成「雞肋」的環境下,一窩蜂的日本人更視之為寵兒。金價於2月4日創下6年高位之388.5美元1盎斯時遠期「長倉」合約高達1,400萬盎斯,縱使近期回落,但仍能企穩在325美元水平,主要是對沖基金和日本買家未全部平倉所致,是因為地緣政治風險依然存在或被縛?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