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基因晶片公司昨宣稱,成功開發有關非典型肺炎的基因快速測試方法,可在兩小時內測試出身體是否有冠狀病毒,同時亦可驗出病毒的含量。
晶片公司主席于常海表示,私營公司很難得到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基因樣本,導致現時臨床測試不足,因此暫時未知測試的準確度,故已聯絡立法會醫學界議員勞永樂,希望公立醫院能提供樣本給他們試驗。
中文大學中醫中藥研究所準備進行中藥防炎研究,現正招募前線醫護人員自願參與觀察研究。
研究由該研究所主席梁秉中領導,參與的前線工作人員須接受為期二十八日的療程,其中十四日須服用研究所提供的口服顆粒沖劑,另外十四日為免服藥觀察期。在高危地區工作的人員可優先參與,但非典型肺炎病人、孕婦、餵哺母乳人士、對中藥敏感人士及長期病患者,由於不適宜服用沖劑,不宜參與計劃。研究已獲得中文大學及醫院管理局(新界東聯網)的研究倫理委員會通過進行。
該研究所日前已向威院前線醫護人員,派發綜合兩條治療瘟病古方「桑菊飲」及「玉屏風散」而成的中藥沖劑「抗毒補肺湯」,以預防肺炎。
非典型肺炎重災區的牛頭角下邨,昨日在全港清潔保健日亦進行大清洗,清潔工人落力洗「太平地」,屋邨辦事處亦向居民派發漂白水,這些由恒基地產贊助的一公升裝漂白水,甚受居民歡迎,二千支在中午全部派完。
在昨日政黨論壇上,醫學界立法會議員勞永樂批評,醫管局有二萬名護士和逾千名醫生,但在疫症危機上竟出現人手緊張,完全是因為各醫院只顧自己利益。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代表佘達則指:「醫生原本係精銳部隊,𠵱家變晒民兵。」根本無後備人手應付危機。全國人大港區代表劉佩瓊亦質疑:「點解喺香港做嘢係嗰班人,上去廣州交流又係嗰班人?」批評政府內部無分工。
中文大學建築系教授林雲峰昨出席電台節目時指出,淘大花園天井傳播非典型肺炎的事件顯示本港建築應更着重環保設計,政府可以放寬樓宇地積比例限制,鼓勵建築商改善樓宇通風,以及提供檢查維修污水渠的設施。
工程師學會理事張志剛建議,將來新大廈的廁所隔氣裝置可修改設計,將浴缸、洗面盆及排水集中共用一個隔氣裝置,便不會出現乾涸情況。
曾為律政司司長大熱人選的大律師馮華健,昨以國際發展策略局有限公司主席身份指出,本港以及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競爭力不會受到疫潮影響,外商不會因此撤離。
他表示,珠三角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恐怖活動較少,本港最重要的工作是繼續正常營商,保持國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