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持有一二線藍籌股的投資者來說,在股價回落時,若對後市不樂觀而需要離場,最差的情況可能只是稍為調低幾個價位,要沽貨離場並不困難;不過對於持有部份三四線股份的投資者來說,情況便不一樣,股份價格即使被壓至很低,買盤可能仍然欠奉,尤其是部份股價已是「位列仙班」的仙士股,價格即使跌至1仙,可能仍然只有沽盤而沒有任何買盤。
兩類股份之走勢為甚麼會如此極端呢?答案其實非常明顯,藍籌股的規模及盈利能力毋庸置疑,自然吸引很多投資者追捧,尤其是一些國際級機構投資者,所以投資者根本不用擔心無法沽售股份,因為市場上的供求在任何時候都處於平衡。
至於三四線股份,由於大部份公司的營運規模不大,加上所賺取的盈利亦並非很高,甚至可能錄得虧損,所以根本不能吸引到一些國際機構投資者的垂青,投資者的類別只局限於本地機構投資者及散戶投資者,令到股份的流通性偏低。若果因某些原因令其中一類投資者突然「失蹤」,投資者便會以為發生事故,在人踏人的情況下,股價會無故被大幅推低。
不錯,兩類股份在業績上的確存着很大差別,但是否就表示三四線股份的投資價值一定較一二線股份差呢?筆者非常明白及同意股價應該由市場的供求來決定,投資者亦應該自己承擔其投資失敗所帶來的風險。但問題是兩類股份在上市時都是根據相同的上市程序及要求來進行,而且都是由監管當局放行上市的,因此,無理由當公司上市後之交投不足,監管當局不作任何措施去改善市場現有股份的流通性,反而把購入流通低股份這個責任交回投資者自己去承擔。這種做法無疑是否定了股市第二市場作為企業融資工具這個功能,打擊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以上市這種方法進行籌集資金,這樣對上市企業及投資者來說都並不公平。
彭偉新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