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已開進巴格達了,還將成立類似軍管之類的臨時政府,然後把伊拉克來個翻天覆地的變身。據說,布殊政府要把伊拉克變成阿拉伯世界的第一把民主火炬。
美國人有沒有這樣的決心及耐性把伊拉克變成像二次大戰後的日本那樣,當然誰也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是伊拉克被超級強國改頭換面今次已不是第一回,伊拉克這個國家本身就是按超級強國一時的需要而出現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世界上根本沒有伊拉克這個國家(那些說伊拉克有好幾千年歷史的記者真該好好唸唸書),它原來是鄂圖曼帝國(當今的土耳其)的三個行省;但鄂圖曼帝國在一次大戰中站錯邊,做了德國的盟友,在戰後便只得任由英、法等戰勝國宰割。
英國派了一位年不過三十的年輕人ArnoldWilson負責這項工作。這位先生一心以為英國人將在中東地區無限期獃下去,於是他把北部的摩蘇爾地區、中部的巴格達地區及南部的巴士拉地區聯在一起,於這個新的行政區既有石油,又有大城市及出海口。
然而這三塊地區其實各有不同的民族、宗教及歷史淵源。北部的摩蘇爾地區主要受土耳其的影響,並以庫爾德人為主;巴格達地區跟波斯(伊朗)有密切的聯繫;南部的巴士拉地區則是什葉派回教徒的聚居地,並且跟印度、波斯灣地區關係較密切。
當這位Wilson先生把這三塊地區鑲成一個國家時,他等同把大量紛爭的種子散佈,到英國人在二次大戰撤出中東後,各種各樣的種族、宗教矛盾便成了伊拉克的標記,造就了狂熱強人出台的機會。
美國人這次又要重新打造伊拉克的秩序。以過去的經驗來看,超級強國按本身一時的需要把意思強加於別人頭上是沒有好下場的,人家不是一團麵粉可以任人「搓圓㩒扁」的。
【強伯留言】暫別:多謝捧場。強伯有些雜務要辦,暫停寫五天,二十一日回來。小別勝新婚。
馬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