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育統籌局指示家長,若子女的體溫高於攝氏三十七度,就不要上學;但家庭醫生關嘉美表示,一般人的體溫會略高於攝氏三十七度,醫學上達三十八度才算發燒,故若依照該含糊的指標,「恐怕一般學生好難返學」。有家長認為,這是當局的陰謀,藉機故意將上課與否的責任推卸給家長。
教統局要求家長每日在子女回校前,為他們量度體溫,該局發給家長的「量度體溫紀錄表」,註明「如有發熱(高於華氏98.6℉或攝氏37℃),請不要上課,立刻求醫。」而非典型肺炎主要病徵之一,是持續發燒高於攝氏三十八度。
家長盧先生昨表示,其子女的體溫有時會達三十七點三度,但其家庭醫生說這是正常的。他擔心若如實填報,學校不會讓子女回校。他認為,政府是不想停課,但又不肯承擔責任,所以故意將「合格」體溫降至攝氏三十七度,令多數學生不能上學。
教統局發言人表示,若家長發現子女平日體溫皆略高於攝氏三十七度,而沒有其他非典型肺炎病徵,則可考慮上學。有關指引由衞生署發給教統局,該局發言人引述該署醫生稱,現時衞生署寧採取較嚴格的標準,「大家穩陣啲比較好,醫生話總之一發燒就唔好返學。」